1. 简单百科
  2. 南美洲

南美洲

南美洲(South America),全称为“南亚美利加洲”,面积第四大大洲,位于西半球南部,东濒大西洋(Atlantic Ocean),西临太平洋(Pacific Ocean),北滨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南隔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与南极洲洲相望,通常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南美洲从北到南长约7500千米,面积约为1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包括12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总人口约4.42亿。南美洲种族成分比较复杂,有美洲原住民南非白人、黑人以及各种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欧混血型为主)。此外,南美洲各国使用的语言多属罗曼语族,包括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等。

南美洲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南美洲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大陆海岸线比较平直且多与山脉走向一致;半岛和大海湾较少,岛屿也不多且多分布在大陆南部地区。南美洲整体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安第斯山纵贯南北而构成的西部山地及高原;中部多平原低地,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亚马孙平原;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气候整体较为湿热、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自北而南依次为热带干湿季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等;西部自北而南依次为赤道多雨气候、高山气候、热带干旱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河流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普拉塔河,其中,亚马孙河是南美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大河,同时大的湖群和湖泊很少,湖群多为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马拉开波湖、帕托斯湖,有数十条冰川,如库里卡里斯冰川、兀沙拉冰川、莫雷诺冰川等。南美洲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成分丰富繁多,尤其是在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中;植物类群共有5个,包括17门39纲184目622科7213属,占世界总属数的41.16%;主要动物类群有9门34纲193目1145科6278属,占世界总属数的18.19%。此外,南美洲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力资源、渔业资源等。

南美洲是印加帝国古文明发祥地。早在公元10世纪前后,印加人建立了印加帝国。15世纪到达鼎盛时期,农业已相当发达;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第一批探索和殖民南美洲的欧洲人,1494年的《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将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划归西班牙王室,从此之后,欧洲殖民者入侵南美洲,古文明遭摧毁,南美洲进入了长达309年的殖民统治时期;1810年,南美洲开始武装起义,经过10多年奋战,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至1826年,相继建立起10个民族独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美洲国家带头发起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斗争。1966年和1975年,前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和荷属苏里南先后独立,摆脱了殖民统治。现今,除法属圭亚那以及英国阿根廷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外,南美洲共有12个独立国家。

南美洲拥有多样的环境、资源条件,但受殖民地式经济与大地主制影响,经济发展相较落后,多为发展中国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同时为了避免与殖民母国利益相抵触,南美洲工业发展受限,仅能输出廉价的农、牧、矿等原料,出口产品单一、附加值低、易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使南美洲经济不稳定且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农业发展失衡。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巴西和阿根廷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加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南美洲的90%以上。其中巴西钢铁、汽车制造、纺织等工业都居南美洲首位,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南美洲的平均线上,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的60%左右,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阿根廷是仅次于巴西的南美洲第二大国,经济基础好,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同时,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秘鲁是拉丁美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服务业是最重要的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

南美洲特有的气候、地形和地质演化造就了一系列自然景观名胜,独特的人文历史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人文资源。南美洲拥有自然遗产共有20处,如伊瓜苏大瀑布、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等;文化遗产45处,如苏克雷古城,萨迈帕塔考古遗址;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处,如里奥阿比塞奥国家公园,秘鲁马丘比丘古城。除世界遗产类景点外,还有其他著名景点,如乌尤尼盐沼鲁滨孙·克鲁索克鲁索岛等。

名称来源

南美洲全称为“南亚美利加洲”,与北美洲合称“美洲”(全称为亚美利加洲),是英文“america”的音译,因纪念意大利佛罗伦萨(Firenze)的航海家阿美利哥·维斯普西(Amerigo Vespucci)而得名。

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阿伦索·德·奥维达(Alonso de Ojeda)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进行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

1507年,亚美利哥的《海上旅行故事集》问世,在这本书中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冲垮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Pudolemi)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

位置境域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相望,通常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大洲东至布朗库角(Branco Cape,34°W,7°09′S),南至弗罗厄德角(Cabo Froward,71°18′W,53°54′S),西至帕里尼亚斯角(Parinas Point,81°20′W,4°41'S),北至加伊纳斯角(Cape Iñas,71°40′W,12°28′N)。南美洲从北到南长约7500千米,面积约为17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南美洲岛屿不多,面积较小,主要岛屿有智利沿海的智利群岛(Chile Islands),大陆南端的火地群岛,东南面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北部近海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巴哥岛以及大陆西北侧的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𫛭)等。由于赤道在南美洲的北部,南回归线在其中部,因此南美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温带,无寒带

历史沿革

古代

人类起源时期

美洲原住民是美洲最早的主人,但是他们到达美洲的时间存在争论,一般认为当在距今2.6-2万年或距今2.8-2.3万年,抑或早在4万多年前美洲已有人类居住。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印第安人是从亚洲东北部,经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约在7万年至1.5万年以前,白令海峡的海面下沉,有些地方露出了海底,形成了陆桥,为印第安人到美洲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根据科学考证,印第安人属于蒙古人种的一支,他们或在追捕野兽或者追赶太阳的过程中来到了美洲。美洲原住民到达美洲后的迁徙是分批进行的,他们到达阿拉斯加州后,在北美大陆作扇形展开,并沿落基山脉及西海岸向南,经墨西哥中美洲进入南美洲。有人认为南美洲某些居民的文化特征与大洋洲各族的文化相似,因此可能有部分居民来自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Melanesia),这部分居民可能是越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南美洲或中美洲的。

古代王国时期

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在南美安第斯山地区,先后出现了现过查文文化(公元前900-200年)、莫奇卡文化(公元200-700年)、蒂亚瓦纳科文化(约公元400-1000年)、印加文明(约公元1400-1533年)等,其中古代文化水平最高的是印加文明。

公元10世纪前后,居住在安第斯山脉中段高原区的印加人以秘鲁南部的库斯科(Cuzco)为中心建立了印加帝国,13世纪开始对外扩张,15世纪时达到鼎盛,成为南美洲最大的部落联盟,其领土包括今天的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的一部分、智利北部、安第斯山脉和阿根廷东北部。印加人是世界农业文明的摇篮之一,他们栽培玉米、豆类、马铃薯、木薯等作物,同时还驯养骆马羊驼,水利灌溉工程、交通驿道、建筑、手工业等也达到较高水平。在印加帝国以外,人口较集中的地区是哥伦比亚智利南部和巴拉圭

约公元前200年,奇布查人文化开始发展。奇布查人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地区,处在阿兹特克和印加两大文化交汇之间。受两者的影响,其农业技术、纺织、制陶、路桥建造、金银工艺等都有相当高的水平。南美洲的土著民族,传统上被划归蒙古人种的美洲支系,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误以为到达印度,因此将当地土著居民称作美洲原住民(Indios)。

近代

殖民入侵

1492年,哥伦布航行来美洲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南美洲的征服。最早入侵南美洲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西班牙和葡萄牙曾因争夺南美洲殖民权益发生纠纷,在罗马教皇的调停下,1494年6月7日,西、葡两国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划分了两国在南美洲的殖民势力范围。16世纪初,葡萄牙侵占了巴西,西班牙统治了巴西以外的南美广大地区。16世纪末,英国法国荷兰殖民者经过激烈争夺,分割了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地区和近海一些岛屿。从此,南美洲进入了长达309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先后建立了3个总督辖区,分别为秘鲁(包括今秘鲁和智利)、新格拉纳达(包括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总督区,殖民者用暴力推行各种奴役制度、强迫美洲原住民在种植园或矿山劳动,大肆掠夺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银财富,印第安人的家园被破坏,古文明遭摧毁,人口锐减,为补充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入大量黑奴。共主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强迫殖民地人民专门生产能在国际市场牟取暴利的少数几种农、矿产品,导致社会产品单一,经济畸形发展。随着移民大批涌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也传播到南美各地,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也逐渐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居民组成也变成了主要为印欧混血种,其次为美洲原住民的克丘亚族(克丘亚语)和艾马拉族(艾马拉语)。

民族独立

1810年后,南美洲各殖民地开始武装起义,经过10多年的战争推翻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南美洲的独立斗争中心有两个,一个是以拉普拉塔为中心的南美洲南部,一个是以委内瑞拉为中心的南美洲北部。领导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秘鲁、玻利维亚西蒙·玻利瓦尔·巴克纳(Simón José Antoni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Bolívar y Palacios)、领导普拉塔河联合省、智利和秘鲁的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马丁·马托拉斯(José Francisco de San Martín Matorras)和领导智利的贝尔纳多·里克尔梅(Bernardo O'Higgins Riquelme)是这场独立斗争领头人。

巴西的独立与拿破仑的入侵葡萄牙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1807年12月,法国将军让-安多歇·朱诺(Jean-Andoche Junot)带领军队攻占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这迫使葡萄牙王室将首都迁移至里约热内卢。到了1820年,葡萄牙国内爆发了自由革命,同时,印第安人也不断发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特别是在帕拉州和巴伊亚州,经历了多场战役和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的儿子,即继承人佩德罗一世(Pedro I),于1822年宣布巴西独立,并自封为巴西的第一位皇帝。

拉普拉塔地区,民族运动推动巴拉圭乌拉圭独立。1811年,布宜诺斯艾利政府攻击西班牙殖民军,派出军队攻打巴拉圭,但遭到失败。不久,巴拉圭的爱国者举行起义,建立了自己的临时政府。1813年,巴拉圭宣布独立。1811年春天,乌拉圭在何塞·阿蒂加斯(José Gervasio Artigas)的带领下,四处打击西班牙殖民者,在1828年获得独立。

委内瑞拉是独立运动的最早发难地。1810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的独立战争,并且革命运动取得很大的发展,1811年,委内瑞拉正式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但因为遭到西班牙军队的攻击,共和国被摧毁。玻利瓦尔经过长时间的号召和准备,其大军在1819年出动,来到波哥大,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同年12月,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宣告成立。1817年,圣·马丁带领队伍翻越安第斯山脉,来到智利平原上,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解放了智利。随后,他率领远征军由海上进攻,解放秘鲁。1821年,秘鲁宣布独立。

1826年,南美洲独立运动初步告一段落,此后数十年后,其他国家也不断地继续获得了独立。如1830年,大哥伦比亚分裂成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三个共和国。独立后的国家大多数保留了封建统治制度,并且“考迪罗”差不多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统治形式,与此同时,英、美等国持续对南美洲进行经济侵略。

现当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南美洲各国基本没有卷入战争,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巴拉圭、委内瑞拉等国始终维持中立。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乌拉圭等国虽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但未正式宣战。大战期间,南美洲经济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在巴西,农林业产品如大米、茶叶和橡胶等,工业方面如采煤、制鞋业和纺织业等,都有迅速增长;在阿根廷,牛油、肉类和羊毛的输出量,已超过美国和澳大利亚,占世界第一位,小麦输出量占世界第三位。此外,智利的硝石业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纺织、食品、木材、石油和制药等工业,都曾有较显著的进展。伴随着工业的繁荣,工人阶级发展壮大。

1929-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南美洲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危机发生以后,世界市场对南美洲输出品的需求下降,对外贸易合同减少,经济危机时期南美洲国家输出总值预计下降百分之六十三,智利玻利维亚下降至百分之八十,巴西于1931年秋,全部黄金储备耗尽,财政宣告破产。广大工人群众发起大规模罢工和武装起义,农民大力开展反封建和争取土地的斗争,许多国家处于动荡和骚乱的状态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南美洲一些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战争。194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美洲国家外长会议上,除阿根廷和智利外,都同意与轴心国家断绝外交关系,同年巴西宣战,并且战争期间派出五万人的远征队到意大利前线。许多南美洲国家成为大战期间盟国方面的原料供应者,从而相应地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例如1939年,巴西工业生产总值为170多亿克鲁塞罗,到1949年增至492多亿克鲁塞罗。另外,美国加大对南美洲的出口,1939年进出口总额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多,1940年增至百分之五十三多。南美民族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为保护国家资源,南美洲各国普遍掀起国有化运动,将外资经营的矿山和企业收归国有。1945-1948年间,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把外国资本所据有的主要铁路收归国有。随后一些国家相继把国内航空线、轮船公司和城市公共运输公司等先后收归国有。

1960-1979年是战后南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年代,城、乡游击队运动席卷本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从60年代初到1968年左右,游击队活动主要在农村地区。当时出现游击队活动的有巴拉圭尼加拉瓜秘鲁、阿根廷、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1968年至70年代中期是城市游击队活动的阶段。如1969年,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科尔多瓦发生“科尔多瓦风暴”的人民起义等。同时,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南美洲再度出现军人政变夺权的浪潮,到1976年3月阿根廷军队推翻艾薇塔·庇隆(Eva Perón)领导的正义党政府为止,南美洲大陆上几乎形成了一种军人统治的局面。

1980-1989年,政治民主化遍及南美洲地区。从70年代后期起,少数南美洲国家的军政府已经开始“还政于民”。1977年,秘鲁军政府宣布了“还政于民”的政治计划,1988年举行了大选。1979年,厄瓜多尔军政府被民选政府所取代。进入80年代后,军政府向民选的文人政府交权、恢复民主政体。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先后恢复了代议制民主。1989年,巴拉圭独裁官阿尔弗雷多·马蒂奥达(Alfredo Stroessner Matiauda)被赶下台,逃往巴西,长达35年的“斯特罗斯纳时代”随即完结。

从80年代开始的南美洲政治民主化进程,到90年代初期,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民主代议制在大多数南美洲国家中都比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并继续巩固发展。90年代以后,多个南美洲国家相继举行了大选,实行了多年来从未有的平稳与和平的政权交接,基本上没有出现政府危机,整个地区进入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时期。

自然地理

气候

南美洲整体气候以热带类型为主,整体湿热、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类型复杂多样,全洲除山地外,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上,热带地区则超过20℃。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3000毫米之间。在南美洲东部地区,自北而南依次为热带干湿季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半干旱气候、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南美洲西部地区,自北而南依次为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旱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质

地质构造

南美洲自太古代至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即东部稳定的南美地台和西部持续活动的安第斯山脉造山带,两者具有各自独特的构造特征。南美地台由亚马孙河(Amazon)、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里奥拉普拉塔(Rio La Plata)等陆块以及一些小地块及其之间的造山带组成。陆块内部构造较为简单,而陆块间造山带内构造则非常复杂。

南美地台位于南美大陆中东部,其地质构造总格局可以概略称为“三盾三盆”。三盾就是最基本的圭亚那地盾、中巴西地盾和大西洋地盾。在3个地盾之间发育有3个沉积盆地,分别是亚马逊盆地、帕那伊巴盆地和巴拉那盆地。在这些地盾上分布有古老的陆核区和元古代造山带。陆核主要由结晶的高级变质岩,如片麻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等组成。造山带在元古代产生了持续的沉降活动,到寒武-奥陶纪隆起为山系并固化,产有磨拉石堆积,火山-深成作用产物和伟晶岩建造。自太古代至古生代南美地台经历了多次构造旋回,依次为泛亚马孙(Transamazon)造山旋回、格林维尔(Grenville)造山运动、巴西-泛非(Brasiliano-Pana Africana)造山运动、冈瓦纳(Gondwanan)造山运动等,各陆块相继碰撞拼合形成复杂造山带,如桑萨斯(Sunsas)、纳马夸-纳塔尔(Namaqua-Natal)、卡瑞里斯维尔和斯(CaririsVelhos)、博尔博雷玛(Borborema)托坎廷斯(Tocantins)、曼蒂凯拉(Man-tiqueira)等。自巴西-泛非造山旋回结束后,南美地台前寒武纪陆块几乎没有再受到其他构造作用影响。

安第斯山脉造山带呈南北向展布于南美洲西缘,为中-新生代活动陆缘增生造山带。其形成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南美板块俯冲碰撞有关,构造线总体呈近南北走向,在南纬5°左右(秘鲁北部)构造线略向西弧形突出,在南纬18°左右(秘鲁和智利交界处)构造线略向东弧形突出,总体上略微呈“S”形弯曲的构造线形态。强烈挤压分别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和晚白垩世末,形成强烈褶皱和逆冲断层,为断裂和强烈火山-岩浆活动时期,其间发育山间盆地和大陆边缘盆地。始新世-早渐新世时构造活动达到顶峰,板块之间俯冲碰撞作用使陆缘遭受强烈构造变形,形成了褶皱山系,并导致南美大陆向西增生,形成增生型大陆边缘。伴随着俯冲作用,产生强烈而广泛的中性、酸性的火山作用岩浆作用,为铜、铁、金、多金属矿化创造良好的成矿构造环境。

地层

南美洲大陆地层自太古宙新生代均有发育,但其出露面积不同。南美地台出露了南美洲大部分的太古宇和古元古界;地盾与盆地边缘主要出露古生界,中-新生界多出露于沉积盆地内。安第斯山脉造山带较少出露太古宇和中元古界,其内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以新元古界为主;古生界出露面积较广,沿安第斯造山带发育,尤以中安第斯造山带出露面积最大。中-新生界也多发育于各类沉积盆地内。

太古宇大部分出露于南美地台,主要为中-新太古界的一套变质岩系,而安第斯造山带相对出露较少。圭亚那地盾出露南美地台最古老的岩层,其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于委内瑞拉、圭亚那地区北部及其邻区,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如片麻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等。此外,圭亚那地盾的圭亚那和苏里南地区的卡努库(Kanuku)群和弗拉瓦脱(Farawatra)群等出露年龄超过2700Ma的变质岩;中巴西地盾的帕拉、卡拉加斯等地区发现了太古宙变质基底。

大西洋地盾的圣弗朗西斯科陆块、路易斯阿尔维斯陆块、里奥拉普拉塔陆块等均出露太古宇中高级变质岩。其中,尤以圣弗朗西斯科陆块发育较为典型,其主要由6个较小地块组成,分别为加维昂(Gaviao)、瓜南比-科伦蒂纳(Guanambi-Correntina)、热基耶(Jequie)、迈里(Mairi)、塞里尼亚(Serrinha)和瓦瓦(Uaua)。以圣弗朗西斯科陆块的加维昂(Gaviao)和铁四角地区(Quadrilatero Ferrifero)出露面积最大,由花岗石类-绿岩带组合而成,可能与泛亚马孙河造山运动有关。

元古宙南美地台发育陆内凹陷盆地,即亚马孙盆地、帕纳伊巴盆地和巴拉那盆地,其内元古宇沉积地层序列没有出露。地台最老的沉积盖层是上古元古界,为一套陆相和海相碎屑岩以及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其与下伏结晶基底呈不整合接触关系。自新元古代拉伸纪到埃迪卡拉纪,伴随罗迪尼亚超大陆拉张裂解,在南美地台形成了陆相-海相沉积环境。该时期沉积地层以大西洋地盾圣弗朗西斯科陆块最为典型,下部地层为马卡乌巴斯群,为一套含砂泥质碎屑和碳酸根沉积的地层,部分地区底部发育冰碛物。上部地层为班布伊群,自下而上分别为冰成砾岩,滨海相沉积物,含叠层石碳酸盐和沉积岩。新元古代沉积地层与晚寒武世一早三叠世红层接触,随后发育大量与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的玄武质熔岩

安第斯山脉造山带缺失太古宇,区域内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主要以新元古界为主,部分地区出露中元古界。整体而言,区域元古宇出露较少,主要分布在北安第斯造山带委内瑞拉梅里达等地区。区域岩性主要为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大理石等,局部发育麻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元古宇主要包括两个岩石构造单元,分别为低中级变质泥岩-变质碎屑岩单元和薄层花岗质正片麻岩单元,后者岩层内可见斜长角闪脉岩,指示拉斑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在中安第斯山脉造山带出露元古宇。智利莫莱纳地块(Sierra Moreno)等岩层主要由片麻岩和混合岩构成;在阿根廷科迪勒拉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变质硬砂岩和板岩,形成于晚元古代。巴塔哥尼亚地台区元古宇广泛出露于巴里洛切(Bar iloche)地区,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构成了巴塔哥尼亚科迪勒拉变质基底,岩性主要为片麻岩混合岩和云母片岩等,其中Rio Limay基底岩石Rb-Sr等时线年龄为1190±16Ma。其南部地区目前没有发现前寒武系变质基底。

南美地台古生界主要分布于“三盾三盆”之地盾与盆地的交界地带。这些盆地构造较为简单,均与沉积旋回有关。各盆地出露最老的古生界为奥陶纪的一套海进-海退沉积旋回沉积岩,出露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亚马孙河盆地北缘与圭亚那地盾交界处。岩性碎屑岩和蒸发岩-碳酸盐岩。志留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等与奥陶系分布范围相似。其中,石炭系一二叠系为陆相地层,其内发育典型冈瓦纳植物群,指示其处于陆地-海洋过渡沉积环境。石炭纪发育冰川沉积和火山碎屑沉积;早二叠世末期,海西运动使海水全部退出南美大陆。

安第斯造山带古生界以秘鲁和智利东科迪勒拉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出露面积最大,其他地区和时代地层呈零星出露。下古生界主要为一套海相细碎屑沉积岩,岩性主要为页岩、粉砂岩、砂岩和碳酸盐岩等,具复理石特征,指示浅海相沉积环境。地层中生物化石较为丰富,常见刺壳虫腕足动物门和晚奥陶世笔石等化石。上古生界主要由互层的红色砂岩、页岩和砾岩等组成,夹含蜓类大理石,属磨拉石沉积。二叠系为砂、页岩互层,底部为石英岩。此外,在中安第斯山脉造山带中南部地区下古生界中夹有火山熔岩岩层。地层发育有千枚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和结晶灰岩等,指示其已经历中低级变质作用。北安第斯造山带上古生界主要以细碎屑沉积岩为主;中安第斯造山带中南部地层中火山质成分增多,并具有浊流沉积特征。

自中生代开始,南美洲发育多个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包括南美地台东缘与大西洋分裂有关的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等;与安第斯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板内拉张盆地、山间盆地,弧前盆地和挠曲盆地等。

南美地台中生界主要出露于沉积盆地内,为陆间坳陷盆地、大陆边缘盆地、板内裂谷盆地和离岸边缘盆地等。其中,陆间坳陷盆地主要包括索里莫斯-亚马孙河盆地、帕纳伊巴盆地等。其构造沉积史简单,发育大量中生代玄武质熔岩。大陆边缘盆地、板内裂谷盆地和离岸边缘盆地多展布于南美地台离散大陆边缘部位。各盆地沉积地层主要包括陆相、三角洲相和海相的砂岩页岩和灰岩等。在南美地台陆上区域,大西洋裂谷控制着衰退裂谷盆地以及盆地内构造沉积事件。玛拉诺(Marajo)等裂谷盆地下部发育侏罗纪溢流玄武岩,含有白垩系红砂岩和湖沼沉积物大陆边缘盆地如萨拉多(Salado)等发育白垩系,其下伏流纹火山岩以及与该火山岩同期岩层,上白垩统局部出露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沉积物。板内裂谷盆地主要为萨尔塔-洛马斯奥尔梅多(Salta-Lomas de Olmedo)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发育有萨尔塔组碱性玄武岩砂岩等。

安第斯山脉造山带中生代以来,伴随纳斯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俯冲造山,其内形成了前陆盆地板内拉张盆地、山间盆地和弧前盆地,出露的中生界一般平行于安第斯造山带,呈带状展布,与新生界共同构成了造山带的主体地层岩性主要为巨厚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其次为红色砂岩等陆相红层。海相沉积岩分布相对较为局限。前陆盆地如马拉尼翁-乌卡亚利-阿克里盆地在经过元古代堆积和二叠纪抬升后,其中生代地层表现出一系列海侵海退旋回特征,三叠纪一早侏罗世为一套蒸发岩大理石页岩地层,指示海相沉积环境,上覆地层为陆相红砂岩,而白垩纪和马斯特里赫特期分别再次发生海侵事件,发育一套海相沉积地层;与沉积作用同时进行的,是白垩纪一古近纪早期的火山作用,形成了一个火山岩盆地,至新生代,伴随安第斯山脉造山带形成,盆地内发育陆相沉积岩地层。山间盆地如梅迪奥马格莱德盆地底部为三叠系一侏罗系陆相红色砂岩和火山岩,其上覆白垩系海相沉积岩。第三系(古近系+新近系)为火山碎屑沉积物。高原盆地内最老地层为白垩系,上覆第三系(古近系+新近系)同造山期砂岩、页岩大理石和蒸发盐岩,以及第四系碎屑沉积岩和湖相蒸发盐岩。弧前盆地主要发育在大陆西缘海沟、陆坡和岩浆弧之间,如塔拉拉-普罗雷索盆地底部为白垩系海相沉积岩,在新近纪,由于洋-陆俯冲碰撞引起区域沉降、碰撞和抬升演化,发育海相和陆相沉积地层,主要岩性有杂砂岩、砂岩和页岩等。

新生代以来,伴随安第斯山脉造山带持续上升,在山间盆地和山麓地带发育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系。古近纪以来,因地处热带环境而广泛发生红土化作用并发育与红层有关的铝矾土和层状铜矿床。第四纪有3-4期冰川作用,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大部分地区被冰盖覆盖。此外,沿地台东缘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大西洋海岸发育第四系海岸沉积物,以海滩砂为主,富集重矿物如独居石、钛铁矿、金红石锆石和钛铁矿等。安第斯造山带新生界主要发育在前陆盆地、板内拉张盆地、山间盆地、弧前盆地等,主要为海相沉积、陆相碎屑沉积和火山沉积,以发育范围广、沉积地层巨厚为特征,是造山带内主要地层。

地形地貌

从地形结构上看,南美洲由三个南北纵列带组成。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山纵贯南北而构成的西部山地及高原;中部为若干个冲积平原以及冲积扇构成的平原;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另外,南美洲还分布有多个沙漠,主要在阿根廷秘鲁智利和巴西,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塔卡马沙漠,海拔跨度从几百米上升到约5000米。

高原

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为古老的中等山地和高原,有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地理单元。

圭亚那高原(Guiana Highlands)位于奥里诺科河以南,地势西高东低,面积为1,776,046平方千米。地形由三种上升元素混合而成,基底为起伏的丘陵高地,大部分海拔不到300米;低山,靠近分水岭,海拔在600-900米);以及覆盖着坚固砂岩的平顶高原。最高海拔由平顶高原构成,如罗奈马山(2,772米)。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的边界在此交汇。高原内有巴西第一高峰-内布利纳峰,海拔达3014.1米。高原处于赤道气候带,雨量充沛,气候潮湿,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4-26℃之间,海拔较高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则低于24℃。此外,圭亚那高原铝矾土储量居世界前列。

巴西高原(Planalto Brasileiro)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南美洲中东部巴西境内,南纬5°-30°之间,北邻亚马逊平原,西部为戈亚斯高原和马托格罗素高原,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面积为500多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600-900米,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点是班代拉峰,海拔高2884米。巴西高原北部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属热带稀树干草原,边缘普遍形成崖坡,河流流经其间,多陡落成为瀑布或急流并切割成峡谷。此外,巴西高原多森林、草原,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是巴西农牧业的重要产地,同时,高原上矿藏丰富,主要有铁、锰、铬、、等。

巴塔哥尼亚(Patagonia)高原位于阿根廷的南部,面积为67.3万平方千米。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从西向东作阶梯状倾斜的高原,海拔约200-1000米。气候干燥,寒冷多风,为高山荒漠气候,由于山脉阻挡西面的湿润以及受巴塔哥尼亚强风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多冰川湖。巴塔哥尼亚高原由于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盛,土壤贫瘠,所以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高原上河流众多,源自安第斯山脉的河流流经高原向东注入大西洋,由于河流的切割作用,形成宽阔的河谷,河谷地区受河水滋润生长着茂盛的牧草,从而整个巴塔哥尼亚地区养羊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已发展成羊毛主要产地。

山地

南美洲西部的山地主要为安第斯山,属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该山脉北端和北美洲科迪勒拉山脉相连,其南端又与南极洲的格兰海姆地的山脉遥遥相望;从北到南,它的长度几近一万千米。安第斯山脉的构造复杂,北段在委内瑞拉境内,分布着呈东、西走向的两条平行山脉,中段从秘鲁境内到智利的北部,南段在智利境内,主要山峰有阿空加瓜山汉科乌马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等。

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山(Aconcagua Mountain)位于阿根廷门多萨(Mendoza)省西北端靠近智利的边界处,海拔约6960米,为南美洲最高峰,被誉为“美洲巨人”,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或熄火山)。山体由火山岩组成,峰顶的东部、南部发育有现代冰川;西部因降水稀少而无终年积雪。1897年,马蒂阿斯·朱布里金(Matthias Zurbriggen)首次登上阿空加瓜山顶峰。

汉科乌马山

汉科乌马山(Jankho Uma,Nevado de)位于玻利维亚秘鲁边界,地理坐标为68°W,15°S,海拔6427米,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该山西省面临近的的喀喀湖,东南距拉巴斯约90千米,耸立于雷亚尔山脉之上,与其西北附近的伊延普山相对峙,山顶终年积雪,高山冰川发育。

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

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Ojos del Salado)位于图库曼(Tucuman)以西300千米、阿根廷智利交界处,地理坐标为27°06′S,68°32′W,海拔6893米,平均海拔约4000米,是阿根廷北部安第斯山的最高峰之一,也是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1937年,波兰安第斯山脉探险队成员扬·阿尔弗雷德·什切帕尔斯基(Jan Alfred Szczepański)和贾斯廷·沃伊什尼斯(Justyn Wojsznis)首次登顶。1956年智利探险队测量其高度为海拔7087米,高于阿空加瓜山而为西半球最高峰,但并未得到公认。由于受到反气旋大气环流的控制,该山的受到的太阳辐射强烈,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年降水量仅为300毫米,主要来源于南半球冬季的气旋向北移动带来的降水。因气候过度干旱,雪线高,尽管在4700-4900米年均气温已达到0℃,也依旧无法存在永久冰雪带。

平原

南美洲的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之间是广阔的平原。从北向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拉普拉塔平原,都是由于河流冲积而形成,地表平坦,海拔低于300米。

奥里诺科平原

奥里诺科平原(Orinoco Basin)位于圭亚那高原安第斯山脉之间,西南高,东北低,在地势较低的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一带,多沙洲和湖泊,雨季常易泛滥。平原的农业、牧业用地多数在其西部和东北部沿岸;而南部主要为热带林区,地处赤道带,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森林繁茂,也是发展热带林业的宝地,但因地势较低,气候过于湿热,河网纵横,河水泛滥,沼泽众多,丛林莽莽,交通极为困难,人烟极稀少。

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平原(Amazon Basin)位于南美洲亚马孙河中下游,北临圭亚那高原,南抵巴西高原,西接安第斯山麓,东临大西洋,它的边缘都是山地或高原,因此人们称它为“亚马孙盆地”。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平原西宽东窄,地势低平坦荡,最宽处有1280千米,大部分海拔低于150米,平原中部马瑙斯市(Manaus)附近海拔44米,东部更低,逐渐接近海平面。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附近,主要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雨量1500-2500毫米,热带雨林密布,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大西洋海岸,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蕴藏着世界1/5的森林资源。

拉普拉塔平原

拉普拉塔平原(La Plata Basin)北临巴西高原,西临安第斯山脉,南临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由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冲积而成,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其中60%的面积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平原北部称“大查科平原”,地面平展低洼,雨季时排水不良,在沿河地带形成沼泽和湿地;西部较高,多丘陵,由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趋于平坦,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南部为潘帕斯草原,地势坦荡平展,略向东倾斜,海拔多在150米以下,面积为7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阿根廷国土面积的1/4,是世界上最肥美的牧场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水文

南美洲水系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南美洲水系内流水域很小,内陆河主要分布于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多瀑布,湖泊较少,大部分是安第斯山区或山麓地带的山地湖泊。地下水类型种类繁多,条件各异,不同高原、山区、平原的地下水情况不同。

河流

南美洲主要的河流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和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均发源于安第斯山脉山脉,其中,亚马孙河向东流入大西洋,在南美洲交通运输中有重要的作用;巴拉那-拉普拉塔河由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流而成,注入大西洋,是南美洲南部最大的河流。

亚马孙河(Amazon River)位于南美洲北部,发源于安第斯山脉,全长648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被誉为“河流之王”,它是南美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有1.5万多条支流。亚马孙河流域面积为705万平方千米,约占南美洲面积的40%,是全球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河流,河流横贯于终年多雨的赤道地区。流域内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可达1500-2000毫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河面、河口宽,通常上游为700米,中游为5000米,下游为22000米,河口处宽达8万米。此外,亚马孙河水系还是世界上通航尼罗河,具有优越的航运条件,有3.5万千米可以通航。

巴拉那-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安底斯山的东坡,由西北向东南流,注入大西洋,河流全长4700千米,流域面积为310万平方千米。河流上中游流经高原地区,河流深切,多峡谷,河床常有岩岛裸露,形成许多急流和瀑布。支流伊瓜苏河从高原边缘的陡壁注入巴拉那峡谷时,落差60-82米,干季时被河心岩岛分成275股急流,一到汛期,汇成一宽3000-4500米的巨大水幕,为世界上最宽的伊瓜苏大瀑布,是南美的自然奇观之一和重要的旅游胜地。巴拉那-普拉塔河估计水力资源量,全流域约有4000X104kW,流域内各国联合开发了水利和旅游资源,如巴西和巴拉圭(Republic of Paraguay)联合兴建的伊泰普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居世界前几位,下游河槽宽深,形成广阔的内陆三角洲,河道分支众多,沼泽分布很广。

奥里诺科河(Rio Orinoco)是南美洲重要河流、世界大河之一,全长2930千米,流域面积为944,000平方千米,发源于委内瑞拉与巴西交界的帕里马山脉德尔加多查尔包德山西坡,流域位于北纬1°04′-10°07′,西经62°09′-74°47′。该河年平均输沙量约为3.52亿吨,河水量丰沛,支流众多,达436条,右岸主要支流有本图阿里、考拉河卡罗尼河,均流经雨林茂盛少有开发的圭亚那高原。左岸主要支流有瓜维亚雷河梅塔河阿劳卡河阿普雷河,均发源于安第斯山脉高山,向东流穿越奥里诺科大平原,汇入奥里诺科河

湖泊

南美洲湖群位于南纬40°以南的安第斯山区,且多为构造湖,全洲只有3个面积在8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分别为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8330平方千米),西北沿海的马拉开波湖(14000平方千米)和东南沿海的帕托斯湖(10140平方千米)。南纬40°以南安第斯山的小湖群,均系冰川成因,多为冰川湖。大陆东南部沿海地带的帕托斯湖、米林湖等是因沙洲而发育,阻蓄水流而成的渴湖。此外,大河河谷低地,尤其是亚马孙河两岸河漫滩地带,多为牛轭湖;内流区域多为盐湖和盐沼;在安第斯山脉火山带,还有火口湖熔岩堰塞湖。

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湖位于安第斯山脉中央,地处玻利维亚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在140米至180米之间,最深处达280米。的的喀喀湖分布着51个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为的的喀喀岛。此外,因的的喀喀湖处于天然屏障安第斯山脉之中,阻绝了冷气流的侵袭,故而终年不冻。

马拉开波湖(Lago de Maracaibo)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沿海马拉开波低地的中心,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还是个断层湖。湖口县窄内宽,南北长190千米,东西宽120千米,湖岸线长约1000千米,面积13380平方千米,北浅南深,最深达34米,容积2.8亿立方米。由于湖口道狭窄,湖内不断受河水冲淡,因此湖水含盐度不大。其南部湖水有源自安第斯山脉的圣安娜、卡塔通博、查马、莫塔坦等数十条河流注入。该湖是世界上最富饶、最集中的产油区之一,有“石油湖”之称,同时,渔业资源也很丰富,可出产大量鱼虾。

帕托斯湖(Patos 潟湖)位于巴西东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湖长290千米,宽达64千米,湖面积为10100平方千米,最深5米,湖面与大西洋之间隔以宽约24千米的砂质半岛,湖水往南入海。它是巴西最大的潟湖,也是南美洲第三大潟湖。帕托斯湖北面是雅库伊河(经瓜伊巴河),南部是米林潟湖溢流(经圣贡萨洛运河)。一条一英里宽的河道通向南部里奥格兰德市的大西洋,疏浚后的水道使船只可以往返于里奥格兰德和州首府阿雷格里港之间。帕托斯潟湖的水域可供捕鱼。

地下水

东部高原

东部高原区的地下水较为贫乏,其中圭亚那高原地下水以风化裂隙潜水为主,富水性不强,但地下水分布较普遍,开采地下水以浅井为主,沿巨大构造破碎带,富水情况略好于其他地区。砂岩虽为一相对富水岩层,但由于多处于地形较高部位,地下水也不甚丰富;巴西高原不同部分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所差异:大西洋地盾地区以风化带潜水为主,高水性较差,地下水多赋存于相对低洼及风化层深度较大的地区,巴西地盾中部岩性比较复杂,多为构造裂隙含水层,砂岩富水性较好,辉绿岩、石英岩富水性较差;巴塔哥尼亚高原属于富水条件较差干旱地区,除砂砾岩构造带赋存一些地下水外,其他地区有少量风化裂隙潜水

西部山区

西部山区包括安第斯山主脉,科迪勒拉前山和科尔多瓦山以及智利等沿海山脉。其中安第斯山脉北段的灰岩及砂岩构造裂隙带,在标高适宜的地区,有较丰富的构造裂隙水,而在背斜轴部片麻岩地区则是以风化裂隙水为主,沟谷第四纪堆积中则以第四系地下水为主。山脉中段为构造裂隙水分布区,地下水不甚丰富。山脉南段,南纬38°以南构造比较发育,断层纵横交错,在其地势较低的构造破碎带地下水较为丰富,山间平原以及第四系分布地区,也有较大的地下径流;科迪勒拉前山和科尔多瓦山地势平缓,除第四系地下水外,基岩多为风化裂隙水,局部亦有构造裂隙水;沿海山脉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堆积区内。

中部平原

中部平原主要是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拉普拉塔平原。其中奥里诺科平原分布有较广泛的第四纪含水层,部分地区有基岩含水层;亚马孙平原全区以第四系含水层为主,在各山前地带即冲积扇之顶部颗粒较粗,广大平原地区以砂类含水层为主,靠近河流附近的导水性较好,基岩埋藏较浅的地方有基岩地下水赋存;拉普拉塔平原以第四系地下水为主,多因颗粒较细,又因附近陆相地层剥蚀堆积,除部分地区外,地下水开采条件不佳,下覆基岩水,因岩石较完整,除部分地区外,富水条件也较差,需寻找构造裂隙水或岩溶地下水。

海洋水

南美大陆的海洋区域延伸近3万千米的海岸线,包括三个不同的海洋领域-加勒比海太平洋大西洋

海流

南美洲东岸为巴西暖流,西岸为秘鲁寒流,除此之外,沿海区域还有一些其他的洋流,如西风漂流、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这些洋流对南美洲近海地区的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秘鲁寒流(Peru Current)旧称为“洪堡洋流”,是南太平洋东部的寒流,也是世界上行程最长的寒流。它起源于南纬40°以南的西风漂移,当西风漂移向东南方向流动并接近南美洲时,一部分水流会向北转向,与大陆平行流动,直至南纬4°。在此处,这股水流转向西方,与太平洋赤道流相汇合,形成秘鲁寒流。秘鲁寒流沿南美洲西海岸自南向北流,于南纬10°以北折向西行,构成南太平洋南赤道海流的补偿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有着显著的降温和减湿作用。

巴西暖流(Brazil Warm Current)是南大西洋西部的暖流。由南赤道海流的南支,沿巴西东岸南流到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与沿阿根廷海岸北上的福克兰寒流汇合,然后因受盛行西风的作用而转向东,在南纬40°附近,与西风漂流汇合,成为整个环南半球西风漂流的一部分。其对沿途气候有增温、湿润的作用,通常比同纬度其他区域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

水团

南美洲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沿岸主要受南大西洋水团和东南太平洋水团的影响。在南大西洋,于赤道附近的巴西海流显示出其影响;东南太平洋水团伸展到40°S的副热带辐合带。

秘鲁智利附近的东南太平洋(SEP)沿岸地区(最远至38°S)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东部边界流上升流系统之一。智利和秘鲁附近的海洋和沿海地区以五种主要水团为特征,亚南极地表水(SAAW)、亚热带水(STW)、赤道次表层水(ESSW)、南极中间层水(AAIW)和太平洋深层水(PDW)。表面淡水、含氧量高、富含营养物含量低的亚南极地表水从亚南极锋(SAF)沿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SPSG),东部通过秘鲁-智利洋流(PCC)向赤道方向输送,直至32°S。南半球夏季,沿智利海岸流动的南极亚南极地表水接收常年河流的淡水和巴塔哥尼亚峡湾的融水,从而形成一种更淡的南极亚南极地表水,在亚热带锋(STF;35°-30°S),南极亚南极地表水俯冲到50至200米之间的海洋内部;俯冲的南极亚南极地表水被称为东南太平洋中间层水。

西热带南大西洋表层混合层为温暖、高盐且寡营养的热带海水(T\u003e20°C,S\u003e36.40)所侵润。年平均海表温度和海面盐度分别为0.51~26.02°C和0.135~37.11,海温季节变率的现今振幅为3°C。西热带大西洋(WTA)是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北向表面分支的主要热量和盐度来源。许多模拟研究表明,在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较弱的阶段,向北的热量输送缓慢会导致暖水团在西热带大西洋中聚集。西太平洋地区地表水文变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南美洲陆地水文气候的潜在变化。大陆降水重建表明,通过向南移动热带辐合带(ITCZ),西太平洋地区南部过剩热量的积累在原本半干旱的巴西东北部产生长久的潮湿期。因此,未来西太平洋地区为响应全球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海表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易受干旱影响地区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例如巴西东北部。

潮汐

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以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为主,南美洲地区为正规半日潮,沿岸潮差为1~3米。大西洋的潮汐多属半日潮(每12小时25分钟即有一次高潮和低潮,一天出现两次高潮和低潮),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为半日潮,巴西东南沿海地区既有全日潮,也有半日潮。在靠近海岸,特别是在狭窄的海湾或者喇叭形的河口地带,潮差比较大,比如阿根廷巴塔哥尼亚沿岸的潮差常达10米以上,在亚马孙河河口虽然潮差不算很大(一般约4-5米),然而涨潮时,溯河口而上造成的涌潮可达9.3米的高度,潮水可从河口一直上溯500-600千米甚至1000千米。加勒比海主要是混合半日潮和混合日潮,在哥伦比亚盆地覆盖的区域和委内瑞拉海岸中部的弯曲地带存在混合日潮,潮差大部分在1~2米之间,只有尼加拉瓜大陆架和海的最东南角平均潮差超过4米。

冰川

南美洲有数十条冰川,冰川面积约为2.5万平方千米。区域内冰川活动频繁,北部界线达到现在的巴西中部,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巴西和阿根廷的大部分地方,都被冰川所淹没。其中智利拥有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冰川,几乎占南美冰川总量的80%,如埃尔莫拉多冰川、奥希金斯冰川、Queulat瀑布冰川、圣拉斐尔冰川、巴尔马塞达冰川、塔帕多冰川等。

库里卡里斯(Qori Kalis)冰川位于秘鲁南端安第斯山脉,属于奎尔卡亚冰帽的一部分,它是安第斯山脉最大的冰川,也是全球最大、融化速度最快的热带冰川。库里卡里斯冰川的变化为气候变迁效应提供了强烈证据,5年内,冰川将融化殆尽。

格雷冰川(Los Glaciares de Grey)的地理坐标为82°23′S,129°06′E,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的百内国家公园内,是百内国家公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冰川。该冰川由10万年的积雪堆积演变而成。1998年,2000米冰川崩落大到附近的格雷湖中,形成一座座冰川,漂浮在湖里,阳光照射下发出幽蓝光芒。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Perito Moreno Glacier)是安第斯山脉(阿根廷和智利)南部山脉南巴塔哥尼亚冰原上最重要的冰川之一。该冰原是从晚中新世到晚更新世发生的最大规模冰川扩张的最后遗迹。冰川长约30千米。其前端长5千米,壁高达60米。该冰川穿透阿根廷湖,但其底部与岩石底层保持接触。它是一座温带或湿润的基座冰川,具有独特的动态行为,当它与麦哲伦半岛西端相撞时,会定期导致里科臂湖(Brazo Rico)暂时堵塞,形成水坝,从而提高其水位。这种情况在冰川末端产生差异应力,并通过在冰中挖掘的隧道将水逐渐转移到阿根廷湖。隧道顶部于1995年坍塌,这是一个让冰川闻名国际的壮观事件。

土壤

南美洲的土壤种类丰富多样,以热带土壤类型为主,砖红壤和砖红壤性土占有主要地位,尤其是砖红壤的分布最为广泛,此外,还分布着红褐土、荒漠土、红壤、黄壤、红色湿草原土、灰褐土、灰钙土、褐土、棕漠土、棕壤等类型。

砖红壤主要分布于亚马逊平原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沿海低地以及巴西高原西北部,即热带雨林区。南回归线以北的巴西东岸、圭亚那高原西部与巴拉那河中游东西两侧的热带半落叶林地区的土壤,多数也于属于这一类型。如亚马孙河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腐殖质含量很低,通常地表还分布有砖红化壳;亚马孙平原西部地区,土壤的淋溶过程旺盛,具有灰化现象。此外,在排水不畅的沿海地带还有潜水砖红壤出现。

砖红壤性土是一种铁质土,主要分布于巴西高原内陆和奥里诺科平原。植被热带稀树草原。土壤无灰化现象,腐殖质的聚积也较丰富,尤其是在奥里诺科平原肥力很高,土壤呈现黑色。巴西高原的中部和奥里诺科平原东部的北岸一带干季较长,地表广泛分布着砖红化壳。

红褐土发育于热带疏林植被下,主要分布在格兰查科地区,土壤腐殖质含量较低。在巴西东北部以及委内瑞拉湾东西沿海一带,发育了更具干旱特性的红褐土,腐殖质含量更少,土色更淡。

荒漠土和山地荒漠土分布在3°-30°S之间的秘鲁智利北部的沿海地带,并包括太平洋沿岸荒漠和山地盐生荒漠。热带荒漠中成土过程微弱,分布着荒漠土;中央纵谷地带分布着山地荒漠土并有盐碱滩;秘鲁西岸一带,有小片半荒漠的灰钙士和棕钙土发育。

红壤与黄壤分布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巴拉那高原,植被主要是南美杉林,成土母质为富含铁、镁化合物的辉绿岩。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粘性很强。

红色湿草原土是发育在潘帕斯草原上的南美洲较独特的类型。分布在30°S以南的大陆东岸地区,包括巴西高原南缘、乌拉圭阿根廷的河间区南部以及潘帕斯东部。该土壤腐殖质含量很高,因土层中一般缺乏钙积层和表现一定的红化现象而有别于温带草原的黑钙土,故称红色湿草原土。在巴拉那河下游左岸草原中因有草甸存在而发育了草甸土;潘帕斯东、中部的沼泽带,尤其是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下游,广泛分布着沼泽土。

灰褐土与灰钙土分布在阿根廷西北部的干燥潘帕斯地区,植被亚热带灌木半荒漠。灰褐土分布于接近湿润潘帕斯的地区,由东向西土色变谈,逐渐转为灰钙士。在整个潘帕斯的西南部,由于干燥程度的增强,土壤中有厚层硬固的石灰累积,其厚度比一般半干燥区的草原土更大,而且分布更连续。此外,科尔多瓦山以西的盐沼地,土壤盐渍化现象较普遍,有盐土的分布。

褐土分布在30°-37°S的智利中部地区,是常绿硬叶林和灌丛植被下发育的土壤类型。

棕漠土是在巴塔哥尼亚地区温带灌木半荒漠与荒漠上发育的土壤类型。这个地区土壤母质中存在大量砾石,甚至巨砾,因而广泛地分布着砾质土。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有增多,因此它的西部和南部在安第斯山脉山麓附近的以短草为主的植被下,相应发育了栗钙土,有机质较丰富,土壤颜色也较深。

棕壤分布于37°S以南的智利南部地区,是在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下所发育的土壤,山地上则为山地棕壤,48°S以南的山地棕壤具有一定灰化现象。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南美洲矿产种类多,储量丰富,其中黑色金属铁、铅、铬,有色金属铜、锡、铝土、铋、铅、锌、锑、镍,稀有金属铍、锆、钒、铌、钽,燃料矿石油,非金属矿石英晶、云母、硝石以及鸟类石等,储量或产量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安第斯山脉山区是各种矿藏的主要富集区。

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矾土主要分布在苏里南铜矿主要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大洲首位,智利的铜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闭路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大洲前列。

森林资源

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9.2亿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铁树木棉香龙血树、香膏木、花榈木等贵重林木。草原面积约4.4亿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

水力资源

南美洲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7亿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南美洲有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等河流,水力资源蕴藏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0%,主要集中在巴亚高原。

渔业资源

南美洲渔业资源丰富。加勒比海、巴西东南海域以及太平洋沿岸海域都是重要的渔场。尤其是从智利北部至厄瓜多尔一带的太平洋沿岸海域,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过时,受盛行的东南风的吹动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表层海水向西偏离海岸,使近岸的深层海水上泛,从海底带上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已成为世界上一个新的巨大渔场。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北方蓝鳍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鱼和鲸。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鳗、鲭、鳕等鱼类。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南美洲植物区系丰富,特有类群也突出,其植物类群共有5个,包括17门39纲184目622科7213属,占世界总属数的41.16%。其中苔藓植物类共89科966属,主要有丛鲜科(Pottiaceae)、真鲜科(Bryaceae)、珠鲜科(Bartramiaceae),金发鲜科(Polytrichaceae)等;藻类植物共155科618属;蕨类植物共44科232属;裸子植物共11科44属,例如南洋杉(Araucaria)、智利柏(Fitzroya)等,普遍分布在南美洲南部;被子植物共323科5353属。例如帚灯草科(Restionaceae)中的细劲草(Leptoarpus),百合科中的星百合(Astelia),山龙眼科(Proteaceae)中的山龙眼属(Lomatia)、火把树属(Embothrium)等。

热带植物亚区来说,其种类成分极其丰富繁多,并且很多是特有种。仅巴西一国,就有40000个植物种,其中12000种是特有种。在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中,拥有很多典型的科,如凤梨科(Bromeli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兰科(Orchidaceae)、棕榈科(Arecaceae)、美人蕉属(Cannaceae)、梭子草科(Thurniaceae)等,它们或仅分布于南美洲,或以南美洲为主。另外,金纽扣白(Acmella leucantha)、蓝云仙人掌(Melocactus azureus)、心皮果围轴榈(Oenocarpus circumtextus)、长刺钩萼草(Aulonemia longiaristata)等是南美洲珍稀和濒危物种。

动物

南美洲的动物属于新热带界,有多样性、特有性和原始性等区系特点。其主要动物类群有9门34纲193目1145科6278属,占世界总属数的18.19%。

南美洲既拥有发育于本大陆的各种动物,又兼有从其他大陆移入的成分,因此南美动物区系首先表现了种类成分的极其丰富多样性。在哺乳纲中,有袋目翼手目啮齿目异关节总目、阔鼻亚目等种类,而且都有典型的科或种,食肉目动物也很丰富,如鼬鼻科、浣熊科猫科偶蹄目奇蹄目也不乏代表。水生哺乳动物中如啮齿目的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海牛目的亚马孙河海牛(Trichechus inunguis),鲸目的亚马孙海豚(Inia geoffrensis)等。南美洲鸟类的种类尤为突出,仅巴西一国就有1600种之多,其中600种只见于南美洲。爬行纲两栖动物也非常丰富,如生活于热带常绿雨林中的两栖类树蛙科就有350种以上。淡水鱼类,单亚马孙水系就拥有2000种左右。昆虫种类,尤其鞘翅目鳞翅目等,南美洲的种类也较为突出,如凤蝶总科达4560种,几乎和世界其他各洲总和相等。南美洲许多都拥有特有种和固有种,并且表现了多种适应生境的形态,如南美洲动物区系的代表动物贫齿目-包括犰狳(Dasypodidae)、食蚁兽(Myrmecophagidae)和树懒(Bradypodidae)三科,阔鼻亚目(Platyrrhini)的猿猴类等。多门齿亚目负鼠(Didelphis spp.)达30种,为特有种;翼手目在南美有两个特有种-叶口蝠科(Desmodontidae)和吸血大蝙蝠科(Phyllostomidae);啮齿目中多数是特有种,如单齿亚目的树豪猪(Coendou spp.);在有蹄动物方面,南美洲虽缺乏重要的类群,但偶蹄目胼足亚目的原骆和奇蹄目中的貘(Tapirus spp.),多数也是该洲的特有动物;丰富的鸟类中,许多都属高等分类范畴的类群,也是南美洲所特有的,其中最突出的是美洲驼鸟目(Rheiformes)、蜂鸟科(Trochilidae)、巨嘴鸟亚目(Ramphastinae)、美洲兀鹰亚目(Cathartidae)、麝雉(Opisthocomiformes)、鹅形目(雁形类es)、鸺鹚亚目(Gaviidae)等。此外,两栖动物中较典型的特有种树蛙(Hylidae)和负子蟾(Atelopussp.),后者是南美固有种。淡水鱼类中,有世界最大的淡水鱼皮拉鲁库鱼(Arapaima gigas),生有发电器官的电鳗(Electrophorus electricus)、电鲶(Malapterurussp.),南美肺鱼(Lepidosiren paradoxa)等。

自然保护地

加拉帕戈斯群岛(Archipiélago de Colón)由13个大岛、6个小岛和32个岛礁组成,总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千米,内海有45000平方千米,以进化论“活的博物馆”著称。群岛上独有的生物包括14种大海龟和13种鸟雀,群岛上大约60%的有机体是世界上仅存的。由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态的独特性和脆弱性,长期以来都是保护区,1934年,几种野生动物的保育区在此建立;1959年,群岛被正式确立为国家公园;1978年,该地区被列为世界遗产地;1984年,被列为生物圈保护区;1986年,被列为海洋资源保护区。

百内国家公园(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位于安第斯山脉南端,建立于1959年,面积为2272.98平方千米。公园内有四个植物群,即巴塔哥尼亚沙漠、前安第斯灌木林、麦哲伦森林以及安第斯沙漠植被;动物群包括26种哺乳纲,如原驼美洲狮等,还有115种鸟类,如安地斯神鹰智利红鹳、白草雁等。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百内国家公园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瓦斯卡兰国家公园(Huascaran National Park)占地3400平方千米,从2500米高的山谷盆地,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兰峰,纵向跨度非常大,公园内安第斯山脉高峰群绕,山谷中有26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其中瓦斯卡兰峰为最高峰。瓦斯卡兰国家公园保护着珍贵的植物群,如保护区中的一种稀有的凤梨科植物,开花少,可长至10米高。此外,公园中有多种哺乳纲,如眼镜熊白尾鹿小羊驼等,还有多种鸟类,如靴隼雕、轮床鹰、安地斯神鹰等。

国家与分区

国家概况

截止2023年,南美洲总共有12个国家和1个地区。

地理分区

南美洲按地理区划可分为4组,分别为北部诸国,包括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地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中段诸国,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南部诸国,包括智利阿根廷;东部国家,包括巴西、乌拉圭巴拉圭

政治

政治体制

南美洲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政治文化水平的不平等、广大民众在政治体系中的低参与度、以及政治精英和中产阶层中民主文化的表面化。南美洲各国采用的政体以总统制为主,可分为总统制和议会制。

总统制政体被多数南美洲国家采用,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通过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内阁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总统定期向议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总统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但无权解散议会。在现有的12个国家中,除了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其余国家都采用了总统制政体,分别是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这些国家绝大多数是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

议会制政体在南美洲仅被苏里南采用。议会制国家同总统制国家一样,行政权占主导地位,但与总统制不同,总理拥有广泛的权力。苏里南独立后,废除了原有的一些殖民机构,由本国官员取代宗主国官员,但中央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因此,它的议会制与西欧国家的议会制有许多相似之处。

此外,南美洲的国家多数实行多党制,如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乌拉圭苏里南;部分国家实行两党制,如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拉圭为一党独大制,最主要的政党是国家共和联盟(National Republican Association)。

国际组织

南美洲拥有一些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它们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国际组织有南美国家、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山脉共同体等。

安第斯共同体

安第斯共同体(西班牙语:La Comunidad Andina)又称“安第斯集团”,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所经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69年5月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五国签订《卡塔赫纳条约》后正式成立。1973年委内瑞拉加入,1976年智利退出,1978年日本作为观察员参加并与之正式建立联系。组织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资源,促进成员国平衡协调发展,加速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一体化。该组织在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发展互利贸易,规划发展民族工业,减少外国工业品进口等方面取得不少进展。目前成员国是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2006年4月,委内瑞拉宣布退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是联系国。西班牙摩洛哥土耳其希腊巴拿马共和国为观察员国。2023年8月,安共体在利马举行第55届外长理事会。会议选举贡萨洛·古铁雷斯·雷内尔为新任秘书长,任期至2028年。玻利维亚接任安共体轮值主席国。

南方共同市场

南方共同市场(The Southern Common Market)是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于1991年3月26日共同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的,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1995年1月1日南共市正式运行。南方共同市场旨在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现代化,进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推动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式成员国为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因国内局势自2017年8月起被无限期暂停成员国资格)和玻利维亚。联系国为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苏里南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截至2024年1月,南方共同市场共举行了63届首脑会议。

南美国家联盟

南美国家联盟(Union of South American Nations,UNASUR)前身为南美国家共同体,是南美地区最有活力的一体化组织。其创始成员有12个: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其中,巴西是推动南美洲国家联盟建立的主力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其宗旨是增进南美国家间政治互信,实现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全方位一体化,强化南美国家特性,优先促进政治对话并深化在社会政策、教育、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环境等各领域合作。2023年5月,南美国家领导人峰会在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举行,巴西等11国总统及秘鲁部长会议主席出席。峰会发表《巴西利亚共识》,决定推动卫生健康、粮食安全、防灾减灾、基建物流、能源、数字化转型、国防安全、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合作,并在120天内制定南美一体化路线图,提交地区国家领导人审议。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Asociación Latinoamericana De Integración,ALADI)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980年8月12日,该协会11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签署了《蒙得维的亚条约》,宣告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成立。1981年3月18日《条约》正式生效,拉美自由贸易协会自行停止活动。宗旨是促进和协调成员国相互间的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和经济合作,在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拉美共同市场。基本职能是为拉美地区一体化组织和拉美国家双边协定提供保护,为双边和多边贸易提供便利和咨询。成员国有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古巴巴拿马共和国。总部设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首要任务是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4年1月,总人口约为4.42亿,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人口稠密,广大的亚马逊平原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巴西东部沿海地带、普拉塔河下游地区(阿根廷东部和乌拉圭南部以及智利中部),安第斯山区及亚马孙河河流域则人口稀少,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国家是乌拉圭,高达84%,委内瑞拉、智利和阿根廷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

种族

由于历史的原因,南美洲种族成分比较复杂,有美洲原住民、白人、黑人以及各种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欧混血型为主)。其中,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欧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此外,还有19世纪自亚洲移入的印度劳工和华工以及20世纪世纪移入的日本人等。印第安人占多数的国家有玻利维亚秘鲁(秘鲁又是南美华侨最多的国家),白种人比例大的国家有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巴西又是南美洲黑人最多的国家),美斯的索人占多数的国家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智利和巴拉圭苏里南是黑白混血种人占多数的国家,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的印度人的后裔约占总人口的半数。由于长期的人种混合,今天在南美洲已经找不到截然的种族界线,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美各国居民已经明确地形成了独立的民族,如巴西人、阿根廷人、智利人、秘鲁人等。

语言文字

南美洲的语言环境复杂多样。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其他国家的官方语言则为西班牙语。印第安居民较多的地区一般使用印第安语。美洲原住民经过两万多年的分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分属十几个语系,土著语言达1700多种,使用较广的是纳华特语、马雅语、克丘亚语瓜拉尼语艾马拉语等。其中,克丘亚语的多种变体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广泛使用,艾马拉语主要在安第斯山脉南部使用,斯匹布语、阿沙宁卡语以及阿瓜鲁纳语是亚马孙河地区所使用的语言。

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而玛雅人早在公元328年就已经建立了城市,并且城市的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玛雅人也是唯一有正式文字的印第安人,他们的象形文字在公元之初就有了。被称为“新世界罗马人”的印加人,在15世纪中叶,已发展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他们要求全民必须使用克丘亚语,以便维护统一。印加人的文化知识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虽然没有像玛雅人的象形文字那样见之于各种铭刻,但在太阳神庙附近的专门房子里仍发现有“秘密文字”-象形文字、图画方正字。

宗教

南美洲居民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美洲原住民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之心,但印第安人的这种信仰相当程度上已被欧洲基督教同化。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酋长对外代表部落,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但酋长任命权在宗教领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命于宗教领袖。

南美洲的传统宗教体系中,美洲豹崇拜和萨满教占据了核心地位,它们在古代文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宗教信仰通过丰富的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和社会结构体现出来,深刻影响了原住民的生活和世界观。美洲虎不仅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也与人的转变和萨满的灵力紧密相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在南美洲的宗教实践中,美洲虎崇拜与萨满教的结合尤为突出。美洲虎被视为部落的祖先和文化英雄,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萨满被认为能够在人与美洲虎之间变换形态,通过使用麻醉剂和兴奋剂进入与神灵交流的恍惚状态。此外,镜子等仪式用具的使用,也与萨满教的实践和美洲豹崇拜有关,它们在祭祀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秘鲁的维拉西鲁卡期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带有人面形象的陶器,这些陶器可能与墓中的葬者有特殊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祭祀和宗教活动的重视。

在南美洲,天主教影响深入人心。。南美洲天主教文化亚区(间有犹太教)分布范围包括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包括南美洲西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北部的圭亚那高原、东部的巴西高原及北中部的亚马逊平原),欧洲侵略者来到南美以后,其移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形成天主教文化区

天主教是南美洲最大的宗教教派,除了乌拉圭苏里南外,所有南美国家超过50%的人口都信奉天主教,其中巴西是世界上罗马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63%的人口信奉该宗教。自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将罗马天主教带到巴西以来,500多年来,它一直是巴西的主导宗教。天主教也是智利的主要宗教,信奉该教的人数达900万,占该国人口的55%。智利的天主教会由18个教区和5个大主教区组成,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哥伦比亚的,并一直是该国的官方宗教,直到1991年宪法改革。哥伦比亚总人口中有70.9%信奉天主教。哥伦比亚每年都会举行一个大型节日,以奉献“耶稣圣心”,由哥伦比亚国家元首主持。天主教在阿根廷也很流行,它是阿根廷的主要宗教,全国77%的人口都信奉天主教,16世纪由西班牙定居者引入阿根廷,在阿根廷还是西班牙殖民地期间,该教派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天主教会对阿根廷的当地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南美洲的天主教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天主教截然不同,因为它融合了许多当地的传统信仰,这种信仰的融合在巴西和哥伦比亚最为深刻,那里的信仰与非洲仪式混合在一起。

经济

综述

南美洲拥有多样的环境资源,但受殖民地式经济与大地主制影响,独立后并未出现经济起飞的现象,多为开发中国家。大地主制因大地主生产规模大,收入多;竞争力弱的小农户则生活贫困。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同时为了避免与殖民母国利益相抵触,南美洲工业发展受限,仅能输出廉价的农、牧、矿等原料,且高价的工业产品由于受到殖民地式经济影响,南美洲仍以出口第一级产品为主,单一化的产品,易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使南美洲经济不稳定,且为未应国际市场需求,多种植经济作物,许多国家须进口粮食,导致农业发展失衡。

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巴西和阿根廷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加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南美洲的90%以上。各国现代经济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山区和边远地区经济落后。采矿业是南美洲的传统工业部门,同时,其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也很大。2018年,南美洲GDP为3.7万亿美元。

第一产业

农业在南美洲各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南美洲大部分国家,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仍有部分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足自给,需要依靠进口。在南美洲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向世界提供所需的绝大部分咖啡、香蕉、蔗糖,以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剑麻等。许多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如甘蔗、香蕉、咖啡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剑麻产量居第二位,巴西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东南部的阿根廷等国则大量出口肉类和粮食,牛、羊的总头数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产业

南美洲工业发展受限,仅能输出廉价的农、牧、矿等原料,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单一化,易受国际价格波动的影响,经济不稳定。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重要。采矿业是南美洲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的铝土;秘鲁的铅、锌、银、铋;智利的硝石、;巴西的铌,其产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为南美洲多数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较发达的是肉类加工、制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等部门。重工业有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机械等产业,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第三产业

相比较而言,南美洲的服务业生产率较低,落后于制造业,但过去十年,南美洲的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成为关键的增长动力和工业活动的价值提升器。南美洲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使得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是南美洲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巴西共接待国际游客320万人次,达到2022年全年水平的92%,旅游业相关企业收入达1124亿巴西雷亚尔(1元人民币约合0.69雷亚尔),是自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2023年旅游收入大约占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7.8%。委内瑞拉2022年共吸引国际游客65.6万人次,2023年国际游客预计将超过100万人次,智利、秘鲁、玻利维亚等国2023年的旅游市场增长将超过30%。旅游业对南美经济的贡献在不断上升,旅游业为该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主要经济体

巴西

巴西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农业和矿业。巴西钢铁、汽车制造、纺织等工业都居南美洲首位,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该国有四分之三的工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此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交通网稠密。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的60%左右,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巴西经济和国际市场上占很重要的地位。巴西的咖啡产量和出口量都占世界首位。巴西的香蕉、蔗糖产量也居世界之首。巴西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有一定的工业实力,工业部门较为齐全,其中民用支线飞机制造业和生物燃料产业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有淡水河谷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JBS等著名世界500强企业。巴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谓处在全洲的平均线上,是南美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阿根廷

阿根廷是仅次于巴西的南美洲第二大国,经济基础好,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同时,阿根廷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主要有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纺织、皮草和食品加工等产业,核电、轧钢、屠宰和食品部门技术比较先进,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早发展核技术的国家,1974年第一座核电站投产,第二座于1982年建成,1983年开始生产浓缩铀。阿根廷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牧业,是世界上农牧业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素有“粮仓肉库”之称。

秘鲁

秘鲁是拉丁美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服务业是最重要的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服务业中最大的细分领域有:批发和零售贸易(总GDP的17%),其他服务(11%),运输和通信(10%),为公司提供的服务(8%)以及政府服务(6%)。制造业创造了16%的财富,建筑和水、煤气和电力分配占10%。农业和渔业部门占GDP的9%,而采矿业占剩下的5%。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曾经仅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便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国成为了拉丁美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委内瑞拉自然禀赋优越,能源资源丰富,石油工业为委内瑞拉的国民经济命脉,委内瑞拉石油(含重油)探明储量为3000亿桶,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铁矿、建筑、炼钢、炼铝、电力、汽车装配、食品加工、纺织等。此外,该国共有8000万公顷土地适合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其中可耕地面积有3007万公顷,天然和人工放牧草场面积有1379万公顷,农业发展缓慢。近年来,国际油价下滑和制裁对委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智利

智利是拉丁美洲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为该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智利铜矿储量、产量以及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已探明储量达2亿吨以上,约占世界的1/3,同时也是重要的锂矿生产国。2020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达252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32万美元。

文化

文物古迹

印加遗址

马丘比丘(Machu Pichu)(意思是“古老的山峰”)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地区两座险峻的山峰之间,建于西班牙人入侵前100年,是印加帝国的都城遗址。整个遗址高耸立在海拔约2350千米的山脊上,被热带丛林包围。该遗址约由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建筑设计与地势相辅相成,建造者设计了一个人工土丘结合梯田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系统,以此来打造多阶的平坦区域。

奥扬泰坦博古城在古语里有“俯瞰大地的驿站”的意思,在三四百年前是印加帝国中的一个部落王国,建在乌鲁班巴河旁,将西北方的(Machu Picchu)和东南方的皮萨克(Pisac)连接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为了抵御外敌,在山上修建了很多城堡要塞,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从山下往上看,17层的梯田直修到山顶,梯田旁有一条石阶路通到山顶的城堡。

玛雅遗址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是玛雅文明现存遗址中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是玛雅古国最大、最繁华的城邦,是古玛雅文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始建于公元514年,有“羽蛇神故乡”之称;公元900-1200年,奇琴伊察的玛雅文化、艺术与建筑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遗址可见巍峨的金字塔、精致的浮雕、威严的神庙、开阔的球场、坚固的堡垒和神秘的祭井等遗迹。

科潘玛雅古城(Copan Ruinas)遗址位于洪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225千米处,遗址海拔600米,占地面积约为0.15平方千米,包括金字塔祭坛、广场、庙宇、石碑和雕刻等,被认为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最宏大的古城遗址之一。1980年入选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特奥蒂瓦坎古城

特奥蒂瓦坎古城,位于墨西哥城东北约40千米的墨西哥山谷中,它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城市遗址。在美洲原住民纳瓦语中,特奥蒂瓦坎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最辉煌的城市文明之都,建立于公元前150年到公元100年之间,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规模可以和中国当时的长安相比。

特奥蒂瓦坎古城气势庞大,宏伟壮观,令人肃然起敬,被称为“众神之城”,神话传说中,只有神明才能建造出如此雄伟的城市。它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光辉灿烂的印第安文化之一。这座城市创造的文明,不仅支配着当时的整个王国,还影响了邻近的玛雅人的发展。

库拉普云人堡垒

库拉普是一座建于公元6世纪的城墙环绕的城市,海拔3000米。这座古城坐落在乌库坎巴河左岸的一座小山上。库拉普建造在多个平台上,长约600米,宽约110米。它比印加帝国马丘比丘更古老、更大,但还没有被完全发掘或修复。巨大的城墙和400多座建筑形成复杂的堡垒结构,其内部大多数是圆柱形的,证明了它作为云人的行政、文化和宗教中心的重要性。尽管建筑仅存的部分是它们的场地,但时至今日仍然可以看到装饰性的象征艺术。

昌昌古城

昌昌古城的辉煌时期,城池面积可达20平方千米,约3万人居住。昌昌古城遗址位于特鲁希略市(Trujillo)郊区,属于西班牙殖民前文化遗产,是美洲最大的泥土建筑,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城遗址。昌昌古城是秘鲁最具吸引力的考古建筑群之一,与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和卡拉尔(Caral)古城遗址齐名。“Chan Chan”在奇穆语中意为“耀眼的太阳”。

文学

阿根廷处于西班牙殖民地统治时期,其作品和其共主文学思潮有着密切联系,甚至有不少作品与西班牙的作品难以区别。到18世纪末叶,阿根廷的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为自己民族独立斗争的主题。到罗隆斯亲政时期(1835-1852年),民主作家现实主义作品和反动的官方文学出现,该时期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如何塞·马莫尔(José Mármol)的长篇小说《阿玛利亚》(Amalia)。20世纪初,出现一批批判资本主义文明的作家,同时,也出现了依照美国标准粗制滥造的作品。

巴西文学以罕见的创造力处理了一个庞大国度里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社会样态造成的时空差异,随着这些时空差异的挪置、变形与互融互嵌,巴西文学以变动不居的问题意识进行了深层次的回应。1902年,作家尤克里德斯·达·库尼亚(Euclides da Cunha)为了抗议巴西政府对腹地卡奴杜斯起义的残酷镇压,写出长篇小说《腹地》(Os Sertões),尖锐地提出这次战争的本质是沿海地带的欧化巴西和时间停滞的腹地巴西之间的冲突,腹地巴西作为“另一个巴西”才是“巴西性”的精要所在。该书的出版引发了人们对巴西的“再发现”,直接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专注于描写腹地生存景观的东北地域作家的出现。到20世纪中期,在吉马朗埃斯·罗萨,J.(João Guimarães Rosa)写出《广阔的腹地:条条小径》(O Grande Sertão:Veredas)之后,巴西文学中有关腹地的“地理诗学”开始向“时间诗学”转变。20世纪后期,腹地贫民大量涌向东南沿海谋生,造成了腹地文化经验内嵌在沿海都市中的状况,犹太裔女作家克拉丽斯·李斯佩克朵尔(Clarice Lispector)的代表作《星辰时刻》(A hora da estrela)通过高度内在化的书写方式回应了上述状况。

艺术

音乐

南美洲音乐文化区音乐风格的形成,主要是欧洲南非白人文化、非洲黑人文化与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化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产物。如玻利维亚的音乐,反映了印第安音乐文化的因素;阿根廷墨西哥的音乐体现了欧洲的音乐元素;巴西音乐中则包含了非洲黑人音乐的因素。

西班牙殖民之前,阿根廷地区的原住民部落有其独特的音乐传统,音乐形式包括打击乐器、口哨、歌唱和舞蹈等,融合了原住民、西班牙、欧洲和其他拉丁美洲音乐元素。其中,探戈作为该地区最著名的音乐形式之一,在其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探戈诞生之初,探戈-米隆加(Tango-Milonga)受到大众的欢迎,经典作品有胡里奥·德·卡洛(Julio de Daro)创作的《波埃多》(Boedo)。还有一种探戈-罗受斯(Tango-Romanza),这种风格的探戈音乐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优美,声乐器乐作品均有,代表作品如弗兰西斯科·德·卡洛(Francisco De Cam)的《黑色的花》(Flores Negras)。卡洛斯·加德尔阿根廷是著名的探戈歌唱家,他曾参加多部影片的拍摄、作曲和歌曲演唱,其中一部电影中的探戈歌曲《我可爱的布宜诺斯艾利斯》(Mi Buenos Aires Querido)在阿根延广为流行。此外,传统的民俗音乐、流行音乐、摇滚爵士乐以及受到国际流行音乐影响的现代音乐等也在该国音乐场景中得到广泛发展。

巴西音乐包括Lundu、鸠罗曲(Choro)、桑巴(Samba)、波萨诺瓦(Bossa Nova)、巴西全域音乐(MPB)、Fusion(融合音乐)等。其中,Lundu音乐是影响着巴西流行音乐成型的非洲艺术形式之一,最初由黑奴从非洲带来,它的节奏律动后来逐渐被欧洲和巴西人接受并吸纳,成为18世纪当地舞蹈和音乐的代表之一,其原始形态已无从考究;鸠罗曲Choro是最早的巴西流行音乐,是在19世纪末的里约热内卢成型的音乐类型,是受非洲节奏影响的波尔卡、华尔兹等欧洲舞曲音乐和葡萄牙民谣的衍生形态;桑巴(Samba)一般被认为是来自黑人的艺术,后来受了欧洲音乐的很大影响,适度地混合了黑人、白人的要素,成为了巴西极具特色的一种音乐舞蹈形式。创建于1979年的奥罗杜姆(Olodum)被认为是桑巴雷鬼的真正创造者。1980年代早期,原艾耶之家(Ilê Aiyê)的指挥来到奥罗杜姆乐团,并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双头巴西鼓(Repinique)打法(用两只鼓槌高速不间断打击,代替原来的一只鼓槌)。新打法让桑巴变得激烈、震撼,音量大大增加,速度变快,声音传播更远。奥罗杜姆是1980年代最炙手可热的桑巴鼓团之一,几乎所有其他非裔鼓团都演奏他们的节奏。桑巴拥有着独特的节奏韵律和舞步,是狂欢节的代表;从上世纪的50年代开始,爵士乐的影响开始进入巴西,而波萨诺瓦(Bossa Nova)便是桑巴音乐和爵士乐融合的产物;巴西爵士(Afro-Brazilian Jazz)是爵士乐在巴西的本土化形式,只是在一些曲目的节奏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并受到非洲黑人音乐在节奏上的影响较多;巴西全域音乐(Musica Popular Brasileira,MPB)随着波萨诺瓦(Bossa Nova)的兴起与流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巴西音乐人尝试将传统巴西音乐与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MPB便成了这股革新风潮的总称。此外,巴西当地还有塞尔塔内霍音乐(Sertanejo)、卡里约卡放克(Funk Carioca)等不同种类的本土流行音乐。

哥伦比亚音乐舞蹈丰富多彩,但在不同的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如南部与厄瓜多尔接壤的美洲原住民地区的音乐就具有安第斯高原的特点;而南部亚马孙河雨林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就较简单;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黑人的音乐具有非洲音乐的特点;东部宽阔的平原是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地区,受西班牙音乐的影响很大。哥伦比亚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吉列尔莫·乌里韦-奥尔古因(Guillermo Uribe Holguín),他曾担任第一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印象派的色彩,但节奏和旋律却保持着哥伦比亚本土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代表作品有《第二交响曲》《三首为乐队而作的舞曲》《典型的组曲》等,除此以外,他还作有大量室内乐钢琴曲

舞蹈

西班牙殖民统治期间,传统舞蹈和舞蹈剧目被引入阿根廷,形式包括弗拉明戈、塞维利亚舞和芭蕾舞等,对该国舞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与原住民舞蹈融合。探戈是该国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区,是一种在阿根廷广为流传的客厅舞,它来源于19世纪从古巴传来的古典舞曲哈巴涅拉舞,以其独特的步伐、身体姿势和情感表达而闻名。探戈最初被视为底层社会的舞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流行并进入了上层社会,并成为国际范围内广受欢迎的舞蹈。卢西亚娜·阿科斯塔(Luciana Acosta),她是早期探戈界中极为著名的舞者。她是文学界的灵感源泉,何塞·塞巴斯蒂安·塔隆(Jose Sebastian Tallón)在其1959年的著作《禁忌音乐舞台上的探戈》中描绘了她;胡安·卡洛斯·吉亚诺(Juan Carlos Ghiano)将她作为其戏剧《La Moreyra》的主角,该剧于1962年由Tita Merello公司发行。除了探戈阿根廷还有许多其他舞蹈形式,并且在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变体和风格,如传统的农民舞蹈,马拉松舞,它展示了草原地区的生活和农业活动;具有强烈原住民特色的舞蹈,卡波埃拉舞,这种舞蹈通常由男女搭档演绎。

巴西舞蹈是典型的土著舞蹈与非洲和欧洲舞蹈混合的结果,国家的各个区域有不同的流行舞蹈风格。

伦巴达(Lambada)舞蹈是典型的巴西艺术表现形式,它起源于该国北部地区帕拉,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它的步伐和动作是卡林博(carimbó)和拉丁美洲梅伦格舞(merengue)节奏混合的结果。《Lambada》由卡欧玛(Kaoma)乐队演唱,是巴西伦巴达舞蹈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虽然最终成为版权纠纷的主题,但它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巨大成功,并使伦巴达的舞蹈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伯南布哥州(Pernambuco)的弗雷沃(frevo),这个典型的舞蹈出现在1910年左右,是巴西狂欢节的一部分。马拉卡图(maracatu)出现在1700年左右,由葡萄牙人带到巴西。舞蹈有舞蹈和戏剧的部分,伴随着音乐家和舞者。尊巴舞(Dança Zumba)的节奏占据了整个巴西的健身房,已成为那些想要减肥并获得更多身体表现力的人的最佳选择之一。

桑巴是巴西的代表性舞蹈,现已成为巴西舞蹈的代名词。巴西桑巴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众性桑巴,另一类是表演性桑巴。女舞者主要是扭胯动作结合大幅度的造型舞姿,男舞者常以脚下的各种灵巧的动作以显示舞技,并手执各种打击乐器边击边跳。每逢节日,各地都派出表演队伍,参加全国性的桑巴比赛。这一活动有力地推动桑巴的发展。

哥伦比亚是无数音乐流派的家园,具有独特的舞蹈和节奏。班布科(Bambuco)是哥伦比亚最有特色的歌舞,内容与爱情有关。它是哥伦比亚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舞蹈之一,其节拍结构类似于欧洲华尔兹或波尔斯卡,通常是一对夫妻的舞蹈。尚佩塔(Champeta)舞蹈和流派受到加勒比海岸的非洲传统的强烈启发,已成为哥伦比亚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音乐和舞蹈风格之一。这是一种非常感性和诱人的风格,一个人可以单独或与伴侣一起跳舞,并且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挑衅性的哥伦比亚舞蹈风格。霍罗波舞(Joropo)与著名的方丹戈舞(Fandango)相似,霍罗波舞是一种舞蹈和音乐风格,来自哥伦比亚广阔的东部平原,舞蹈类似于华尔兹舞。萨尔萨呛舞(Salsa Choke)来自太平洋地区图马科(Tumaco)的一种相对较新的类型,它在哥伦比亚的萨尔萨(Salsa)首府闻名于世,并因詹姆斯罗德里格斯(James Rodriguez)和巴西公司而闻名于世,一些常见的萨尔萨呛歌舞曲包括《Swagga》、《Ras Tas Tas》和《La Rumba Va Sola》。此外,布勒伦格舞(Bullerengue)是哥伦比亚加勒比沿海地区的一种舞蹈,是与该地区非洲遗产关系最密切的哥伦比亚舞蹈和流派之一。传统上,通常只有穿着白色衣服的女性才能表演这种舞蹈,是女性生育的象征。

建筑

印加建筑

印加建筑主要的特征为石构、金饰,建筑的内部墙上多以纺织物和凸的金饰板来装饰,显得富丽堂皇。但印加帝国人才刚刚迈入自己的建筑时代,就被疾病或其他超出其可控制范围的因素摧毁了。即便如此,这里依然给我们留下许多尚未完成的宝藏,如马丘比丘城附近的红色斑岩寺、太阳神神庙、昌昌城、萨克萨瓦曼堡垒、蒂瓦纳科遗址的太阳门、马丘比丘等。其建筑元素有墙壁上的面具、梯形开口、墙壁浮雕、没有砂浆的石头建筑、梯形平台。

现代建筑

南美洲现代建筑众多,潘普利亚现代建筑是巴西的一处现代城市景观项目。该项目设计建设了一个人工湖,并包括跳舞场地、高尔夫游艇俱乐部、圣方济各堂等建筑等。潘普利亚现代建筑由奥斯卡·尼迈耶(Oscar Ribeiro de Almeida Niemeyer Soares Filho)设计,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巴西利亚被称为世界建筑博览会,是十大现代主义建筑之城。巴西是引领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风向标,建筑师们融合土著风情和现代元素,注重功能主义。

习俗

婚嫁习俗

在典型的拉丁婚礼中,新郎和新娘由父母或教父母陪同。在此期间,邻居的孩子经常拜访新娘和新郎,为他们提供礼物创意。有些夫妇喜欢将这些类型的习俗融入到他们自己的婚礼中。许多拉丁婚礼仪式都有念珠或其他祈祷方式。拉丁新娘可能会戴上头纱,上面有扇形丝带装饰。其他人会选择带有褶边的连衣裙。这种风格的礼服通常可以称为Gallito。拉丁婚礼习俗还包括阿拉斯。这是给新娘13个金币的传统。它被认为是爱的象征性交换,代表了上帝在婚姻关系中的重要性。通常,新郎将念珠送给新娘,牧师还会祝福这笔钱。现代恋人经常将银币和金币拆散,以表达新郎和新娘之间的爱情和承诺。

丧葬习俗

大多数南美洲人是天主教徒,但安第斯山脉和秘鲁亚马逊地区的偏远地区有他们自己的精神信仰,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死亡文化。在哥伦比亚的非洲社区,妇女为死去的孩子唱摇篮曲。和波多黎各人一样,他们相信孩子死后会变成天使。亚诺马米人是南美洲最大的独立部落。他们会喝下骨灰和香蕉的混合物,让死者的灵魂继续存活下去。在整个拉丁美洲,人们在亡灵节为他们的祖先庆祝。在秘鲁等国的文化中,他们相信死者可以起死回生,还会与他们一起庆祝。他们相信亲人之间的关系在人死后仍然会继续存在。

特色节庆

南美洲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节日。这些节日通常反映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历史事件、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庆祝。

巴西狂欢节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民自发参与的狂欢节,具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美称,通常在每年2月连续举办3天,狂欢节期间能吸引国内外游客高达数百万人,是至今世界上著名的、极具特色的、令人神往的节日盛会之一。狂欢节期间人们纵情歌舞、娱乐、开怀畅饮并举行化妆舞会和化妆游行。南美洲除了巴西以外,还有阿根廷乌拉圭秘鲁等国举行狂欢节。

“太阳节”又称“太阳祭”,每年6月24日在秘鲁的萨克萨瓦曼遗迹举行,这个遗迹是一个海拔3700米的堡垒,据说是印加帝国的第十代皇帝所修筑。太阳节这天美洲原住民盛装打扮,从库斯科近郊的村镇集拢来。人们会把许多佳肴捧献给太阳神,祭台上点起圣火。当太阳安第斯山脉群山落下时,歌舞方休,太阳节祭典宣告结束。人们以欢乐的纪念活动感谢太阳给大家带来的光明和幸福。同时,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也会庆祝太阳节。

亡灵节是南美人的传统节日,日期定在11月1日和2日。人们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秘鲁人在节日当天会前往墓地举行传统的祭奠仪式。除了向墓碑敬献鲜花和酒,秘鲁人还会在墓地旁举行聚餐活动,以唤醒逝者的灵魂。在巴西,街头会有大型游行,彩色花车穿过城市,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保护神节是玻利维亚秘鲁各地农村土著公社中祭祀本地保护神的盛大节庆,亦称阿拉西塔斯节。节日时间各地不一,玻利维亚艾马拉人于每年1月 24 日至 30 日举行。节庆日到来时,被邀请的邻近公社社员汇集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教堂门前的一块大羊毛毡上,陈列着本公社最宝贵的财物,有别针、器皿、银盘、其至还有一些珍藏了上百年的西班牙古银币等等。当从城里请来的神甫出现在广场上时,人群开始沸腾,热烈的欢呼声、鼓乐声、鞭炮声、以及教堂的钟声响成一片。

饮食

智利菜

智利人将西班牙菜的特色和智利各个区域的民族传统特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智利美食的风格特色。智利拥有享誉世界的“三宝”,即三文鱼、红酒、红提。其家常菜肴的主角有猪肉、牛肉、羊肉、葱头、土豆、番茄、生菜白菜、菜豆、兵豆等。智利人的食物以鱼、贝壳和肉为主,再加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并喜欢添加多种草药和香料。另外,用大米、玉米粉、肉汤和蔬菜制成的“肉汤菜饭”也是当地人的主食之一。此外,智利人认为水果是天然的甜品,饭后的水果种类繁多,包括苹果、柑橘、葡萄、西瓜、甜瓜、李子、杏、桃、草莓、荔枝等。

阿根廷菜

阿根廷是一个移民国家,85%以上的居民来自于意大利西班牙的后裔,所以它的饮食文化也搀杂了欧陆西餐的成分。阿根廷菜讲究色美味香,注重菜肴的鲜嫩度。阿根廷人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为米、面,偏爱吃炒面,爱吃鱼、蟹、虾、鸡、蛋类、牛肉、羊肉、驴肉、兔肉等,甚少吃猪;蔬菜爱吃阳芋、南瓜、番茄、黄瓜、辣椒、洋葱等;调料爱用胡椒粉、辣椒粉等;偏爱烤、炸、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尤以烤牛肉耶巴马黛茶葡萄酒著名。

巴西菜

巴西菜口味很重、大多数巴西人都爱吃红辣椒。巴西的主食是米、黑豆粉木薯淀粉,搭配牛、鸡或鱼肉。其传统的地方菜肴即是以手撕牛肉干腊肠卤猪肉和黑豆加上一些香料调味,入锅烹饪熟了之后,撒上树薯粉,拌入卷心菜食用。广为中国人熟知的巴西炭烤也是当地人喜欢的食物之一,通常会配上豆类、米饭及蔬菜一起食用。巴西黑豆饭Feijoada)是巴西的国菜,巴西烤全牲(Churraso)则是巴西的大众消遣菜肴,它是在一堆旺火上烤大块大块的肉和鱼,通常和一种辛辣的沙司一起食用。巴西菜里口味最特别的是巴伊亚州菜,巴伊亚人喜欢吃辣椒,许多菜里都用花生、腰果、虾米为配料。巴伊亚最著名的菜有:Vatapa(用真虾下目、虾米、鲜鱼、花生、椰奶、dende油、佐料和面包熬成的浓汤)、moqueca(用鲜鱼、鲜虾、螃蟹或什锦海鲜加dende油、椰奶酱熬煮而成)、xinxim de galnha(鸡丁加dende油、虾米和花生快炒而成)、caruru(鲜虾加咖啡黄葵英与dende油拌抄而成)、bobo de Camarao(佐料是树薯泥、鲜虾、dende油和椰奶)、acaraje(一种小薄饼,用dende油炸过的花生加入Vatapa、虾米和红辣而成)。

其他菜肴

Ecuador-Churrasco酱烤牛排是在厄瓜多尔或者整个拉丁美洲的菜肴最流行的一个特色菜,Cuy asado烤豚鼠是厄瓜多尔印第安城市著名特色的菜肴;橘汁腌鱼在秘鲁非常流行,把新鲜的海鲜加入酸甜的柠檬汁辣椒等腌制,小清新的口感,充满秘鲁风情;可利由、委内瑞拉玉米饼、肉夹馍是委内瑞拉具代表性的菜式;乌拉圭特色菜式是Uruguay-Puchero布切罗;Bolivia-Salteñas(玻利煎饺)是玻利维亚的特色小吃之一;还有哥伦比亚的派莎盘、菜豆锅。

体育

南美洲拥有多个精彩的足球赛事,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球迷的关注。南美解放者杯和南美自由杯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洲际俱乐部赛事,阿根廷超级联赛、巴西足球甲级联赛智利甲级联赛则代表了各自国家最高级别的足球比赛。这些赛事为球迷们提供了观看精彩比赛和见证传奇球队、球员的机会。同时,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等国是南美洲的足球强国。

体育联赛

南美解放者杯是1960年开始由南美洲足联主办的10个会员国最强俱乐部之间的比赛。南美解放者杯与欧洲的欧洲冠军联赛规模差不多,当初只有各国联赛冠军才有资格参加。直到1970年,南美解放者杯的规模开始扩大,联赛亚军亦可以参与。直至现时,南美解放者杯共有38支球队参与角逐,除了巴西及阿根廷有5个参赛名额外,其余国家各有3席,每个国家的参赛资格则由各国自行决定。2023年,在南美解放者杯决赛中,巴西弗卢米嫩塞队凭借加时赛的进球以2:1战胜阿根廷博卡青年队,队史首次获得该项赛事冠军。

美洲杯诞生于1916年,是美洲历史最悠久的足球赛事,由南美洲10支实力最强的国家队参加。比赛由南美洲足联主办,开始时每年举办一次,后不定期举办。1959年以后,改为每4年举办一次。1930年,蒙得维的亚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乌拉圭队夺得桂冠。

南美自由杯(Copa Sudamericana)是南美洲的另一个重要足球赛事。该比赛成立于2002年,是南美洲第二重要的俱乐部赛事。参赛球队来自南美各国的次级联赛冠军、国内杯赛冠军以及一些排名不够进入南美解放者杯的球队。南美自由杯的赛制类似于解放者杯,32支球队通过淘汰赛争夺冠军。冠军将获得参加南美解放者杯和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的资格。该赛事为许多南美俱乐部提供了展示实力和争夺国际荣誉的机会。

风景名胜

综述

南美洲特有的气候、地形和地质演化造就了一系列自然景观名胜,有地质地貌、山川瀑布、矿产和化石等,如的的喀喀湖乌尤尼盐沼伊瓜苏大瀑布等;独特的人文历史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人文资源,有古迹建筑、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如马丘比丘瓦尔帕莱索的港口城市的历史区、五月广场等。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收录的南美洲自然遗产共有20处,分布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秘鲁苏里南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文化遗产45处,分布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苏里南、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秘鲁、乌拉圭;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处,均分布在秘鲁。

桑盖国家公园

厄瓜多尔桑盖国家公园(Sangay National Park)位于厄瓜多尔中部莫罗纳-圣地亚哥、钦博拉索以及通古拉瓦三省交界处,地处赤道附近,面积为2720平方千米。该公园内具有世界上著名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活火山-桑盖火山。由于“瓜莫特-马卡斯公路”的修建,它还被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de los glaciares de Argentina)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的巴塔哥尼亚(Patagonia)高原。冰川公园所在的冰川湖名为阿根廷湖,面积达1414平方千米。公园内有49条冰川,均发源于巴塔哥尼亚冰原。最著名的是莫雷诺冰川(Moreno Glacier),冰舌阔面5千米,平均高于阿根廷湖水面74米,相当于25层楼高,冰川厚度最大为170米,绵延30千米,有20万年历史。1945年,阿根廷将此地列为国家公园加以保护,198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1988年之前,通常每四年才发生一次冰崩,由于全球变暖,近些年来冰崩日益频繁。

伊瓜苏大瀑布

伊瓜苏大瀑布(Cataratas del Iguazú)位于巴西、阿根廷以及巴拉圭三国交界处。据记载,瀑布景象是1.2亿万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造成的。它在伊瓜苏河宽达4千米的地方形成,河床横断,有一个80多米高的断壁,河水以每秒1800立方米的流量从上急骤而下,会发出巨大声响。河心岩岛将瀑布分为三大组瀑布群,每组又包括许多小瀑布,总数可达数百个,其中最壮观的瀑布群是“鬼喉瀑”,居于河的正中央,在巴西境内才能看到。1984年,伊瓜苏大瀑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主要景点

乌尤尼盐沼

乌尤尼盐沼(Salarde Uyuni)位于玻利维亚波托西(Potosí)省西部高原上,海拔为3656米,长150千米,宽130千米,面积为9065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沼,由于雨季积水时湖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景色,水天相接,纯净梦幻,因此被称为“天空之境”。此外,乌尤尼盐沼胆巴中还含有约占全世界一半的锂金属资源。

鲁滨逊·克鲁索岛

智利的鲁滨逊·克鲁索岛(Island Robinson Crusoe),原名鲁宾逊克鲁索岛,位于南美洲智利中部海港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之西,距离670千米的南太平洋,为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的第一大岛。该岛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所述荒岛的脱胎地,故又称“鲁滨逊飘流岛”。

参考资料

南美洲地图.世界地图.2024-05-26

South America.Britannica.2024-01-24

south america.world population review.2024-07-08

阿根廷国家概况.中国领事服务网.2024-01-25

南美洲简介.中国经济网.2024-05-25

时间“消失”在见识冰川的那一天.新华网.2024-01-25

探索智利的千年冰川.智利国家旅游局官网.2024-01-25

探秘阿根廷自然奇观: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冰川.今日头条.2024-01-25

South America | History, Countries & Facts.Study.com.2024-05-25

2022年南美洲各国GDP和人均GDP排名-腾讯新闻.腾讯网.2024-01-25

秘鲁 - 全年GDP增长 1950-2022 数据 | 2023-2024 预测.tradinge conomics.2024-01-24

World Heritage List.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2024-07-14

south American.oxfordreference.2024-07-07

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四川省文物局.2024-05-25

South America.new worlde ncyclopedia.2024-06-20

第十八章 拉丁美洲的革命和独裁者.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2024-07-10

HISTÓRIA DO DINHEIRO NO BRASIL.docplayer.2024-07-10

热心助人反被忽悠 巴西废币兑走老汉三万元.新浪网.2024-07-10

Geologic history.britannica.2024-05-25

South America Location, Map & Physical Regions.study.2024-05-25

The Deserts of South America.Blogpatagonia Australis.2024-07-14

阿塔卡马沙漠:地球上的“火星”.中国科学院.2024-07-14

南美洲地形图高清大图.初高中地理网.2024-01-20

Guiana Highlands.britannica.2024-07-07

Guiana Highlands.peakbagger.2024-07-07

Mount Aconcagua History.Aconcagua Expeditions.2024-06-21

“声”入山地 | 走进“美洲巨人”,阿空加瓜峰.澎湃新闻.2024-05-26

Ojos del Salado.Madison Mountaineering.2024-06-21

Amazon River.britannica.2024-05-25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南美洲第二大河.初高中地理.2024-05-26

Orinoco River.britannica.2024-07-07

Patos Lagoon.britannica.2024-07-07

Marine Biodiversity i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Coasts of South America: Knowledge and Gaps.researchgate.2024-06-26

Peru Current.britannica.2024-07-07

Isot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 Masses in the Southeast Pacific Region: Paleoceanographic Implications.AGU.2024-06-2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1818120300400.sciencedirect.2024-06-26

Tides of the Atlantic Ocean.britannica.2024-06-26

Tides of the Caribbean Sea.ResearchGate.2024-06-26

Perito Moreno Glacier.IUGS.2024-06-24

南美洲植被带.britannica.2024-07-07

Saving the pirarucu south americas largest freshwater fish.elpais.2024-07-07

Mosses, Liverworts, and Hornworts Compiled by Tomas Hallingbäck and Nick Hodgetts.portals.iucn.2024-06-26

Endangered Plants of South America.earth send angered.2024-06-26

Acmella leucantha.inaturalist.2024-07-07

当代世界:巴西环境治理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人民网.2024-01-24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Patagonia Argentina.2024-01-25

世界遗产名录.unesco.2024-06-26

世界自然遗产——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宣讲家网.2024-01-25

世界自然遗产——桑盖国家公园.宣讲家网.2024-01-25

世界自然遗产——玛努国家公园.宣讲家网.2024-01-25

“历史性成果”:厄瓜多尔将禁止在亚马孙雨林保护区钻探石油.澎湃新闻.2024-01-25

走进亚苏尼国家公园 探索厄瓜多尔亚马孙核心区.南美侨报网.2024-01-25

智利宣布成立比奥比奥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美华侨网.2024-01-25

智利宣布成立科皮亚波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美华侨网.2024-01-25

加拉帕戈斯之旅.新华网.2024-05-26

在智利百内国家公园,要积累多少RP才能看到一只美洲狮.界面.2024-05-26

South America.The world factbook.2024-06-23

厄瓜多尔.外交部网站.2024-02-16

哥伦比亚.外交部.2024-02-16

委内瑞拉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1-25

秘鲁.外交部网站.2024-02-16

巴西.外交部网站.2024-02-16

智利.外交部网站.2024-02-16

乌拉圭.外交部网站.2024-02-16

阿根廷.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2024-02-16

玻利维亚.外交部网站.2024-02-16

圭亚那.外交部网站.2024-02-16

苏里南.外交部网站.2024-02-16

Les Services culturels de l'Etat en Guyane.culture.2024-07-07

近看拉美国家议会.中国人大网.2024-05-25

国际和地区组织.外交部网站.2024-07-14

安第斯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6-23

组织(会议)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6-23

第63次南共市峰会在巴西举行 南美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中工网.2024-05-26

南美国家联盟力推区域一体化.人民网.2024-01-25

南美国家联盟.外交部网站.2024-01-25

南美国家联盟 Unión de Naciones Suramericanas.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4-01-25

南美国家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6-23

南美洲國家峰會|盧拉向11國喊話:創立南美貨幣抗衡美元 原文網址: 南美洲國家峰會|盧拉向11國喊話:創立南美貨幣抗衡美元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0412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香港01.2024-05-26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6-23

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禁忌风俗.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4-07-17

Which is the largest religious group in South America?.Worldatlas.2024-06-23

Should Latin America rely on services for growth?.world economic forum.2024-07-14

Tourism Becomes Top Economic Powerhouse for South America.cndenglish.2024-07-14

拉美地区旅游业加快复苏(国际视点).人民网.2024-07-13

智利国家概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4-01-25

从查文到印加——安第斯山脉中部简史.大英博物馆.2024-01-14

地质学家解开马丘比丘古城地处山隅之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4-05-26

那遗失400年的神秘记忆.中国侨网.2024-05-06

高清:奇琴伊察,墨西哥古老的玛雅遗址【13】.人民网.2024-05-06

全球连线丨科潘玛雅古城:玛雅文明最古老 宏大的遗址之一.新华网.2024-05-06

走进洪都拉斯科潘玛雅古城遗址.新华网.2024-05-26

特奥蒂瓦坎古城:古印第安文明的“众神之城”.界面新闻.2024-05-06

特奥蒂瓦坎古城.中国网.2024-05-26

库拉普:神秘的秘鲁云林人的堡垒,建筑风格独特,蔚为壮观.雪花新闻.2024-05-06

秘鲁昌昌古城遗址出土人形木雕 可追溯至850年至1470年前.南美侨报网.2024-05-06

秘鲁版「太阳的后裔」 昌昌古城发现800年前浮雕围墙和人偶木雕.香港01.2024-05-26

巴西文学:以惊人创造力处理庞大国度里的时空差异.澎湃新闻.2024-01-24

阿根廷的音乐和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当代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网易.2024-01-24

风情万种的巴西音乐.网易.2024-01-24

巴西文化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西联邦共和国大使.2024-06-24

哥伦比亚的音乐和舞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2024-01-25

探戈历史 – 第四部分:La Guardia Vieja – II:第一批舞者.escuelatangoba.2024-06-24

巴西舞蹈文化 | 感受巴西人的热辣狂放.搜狐网.2024-01-24

History of Lambada.American lambada.2024-06-24

你应该知道的传统哥伦比亚舞蹈.yourtripagent.2024-01-24

南美洲的现代建筑.travel.sygic.2024-01-25

有生之年系列|十大现代主义建筑之城.搜狐网.2024-01-25

拉美现当代建筑艺术 透过当下的设计审视过去和未来.光明新闻.2024-01-25

潘普利亚.WTCF.2024-02-17

Latin American Wedding Traditions .ciencia em casa mctic.2024-05-06

碰巧还活着的我们,不能把死亡当作不吉利的东西.澎湃新闻.2024-05-06

South American Culture and Tradition.students of history.2024-07-14

Carnivals in Latin America.hispanicout look.2024-07-13

阿根廷人庆祝冬日和加太阳节.侨报网.2024-07-13

厄瓜多尔民众庆祝太阳节.人民网.2024-07-13

探秘拉美“亡灵节”迎接生与死的团聚 无需缅怀.凤凰网.2024-07-13

外语文化|万圣节的另一种形式:墨西哥亡灵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校.2024-07-13

拉美多国举行亡灵节活动.南美侨报网.2024-05-26

2022“国际茶日”| 茶故事·阿根廷马黛茶.国际茶日.2024-05-26

巴西烤肉和阿根廷烤肉谁更香.新华网.2024-05-26

南美洲最全美食录,看完流口水了么?(含南美重口味菜式,胆小莫入!).豆瓣.2024-01-24

这些“特色美食”会让其他国家的人难以下咽.界面新闻.2024-05-26

秘鲁酸橘汁腌鱼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封面新闻.2024-05-26

南美洲足球盛事:揭秘南美有哪些足球赛.IOWBOOK.2024-01-24

南美解放者杯:弗鲁米嫩塞夺冠.新华网.2024-05-26

南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景点值得刷? | 妙境.搜狐网.2024-01-23

巴西:世界第三高耶稣雕像建成,计划2023年正式开放.澎湃新闻.2024-05-26

南美阿塔卡马沙漠.中国国家地理.2024-05-26

欧洲人毁灭了复活节岛吗?.澎湃新闻.2024-05-26

传说中的天空之镜 乌尤尼盐湖风光.环球网.2024-05-26